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20年第10期
编号:122706
精神科临床保护性约束对患者及家属影响的调查分析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20年6月22日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10期
认知度,1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2保护性约束应用方法,3调查方法,4统计学处理,2结果,1实施前,后患者与家属对于保护性约束的认知度与接受度比较,2实施前,后患者的不良情况发生率比较,3实施前,后患者家属的
     吴晓敏 杨亚喜 谢美娟

    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广东广州 510405

    精神科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医学科室,患者均表现为精神上的痛苦和异常,通常无实质上的躯体病变,治疗和护理干预的难度较高[1]。精神科患者在疾病影响下常易出现情绪激动、兴奋、躁动等情况,甚至行为失去控制,产生暴力、自残、自伤、自杀、不配合治疗等不良情况,为确保患者自身与他人的安全,医务人员通常建议采取保护性约束这一特殊护理干预[2]。但在临床使用中,由于患者、家属对这一措施缺乏认识或存在误解,通常对约束措施具有排斥心理,在患者发病时常以“不严重”“轻伤不要紧”等理由拒绝医务人员应用保护性约束,影响精神科的医疗工作质量和患者安全性[3]。为探讨保护性约束对于患者与家属的影响,本研究对我院精神科45例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调查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7 年1 月~2019 年1 月我院精神科收治的患者中随机抽取45 例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实施临床保护性约束,对实施前、后患者与家属的情况进行观察。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此次研究,患者与家属均知晓研究方式,自愿配合相关工作。纳入标准:患者因精神分裂症、抑郁等各种精神疾病入院,符合第10 版国际疾病分类(ICD-10)中的相关诊断标准[4];患者有躁动、兴奋、违拗行为,符合临床保护性约束实施要求;患者有自知力,经治疗后病情改善,能够配合治疗与调查;患者的陪护人员为直系亲属,且具备良好理解与沟通能力。排除标准:具有约束禁忌证的患者;合并严重躯体疾病的患者。患者的男女比例为22 ∶23;患者年龄31 ~63 岁,平均(48.5±3.2)岁;其中13 例有攻击行为,12 例行为紊乱,8 例精神躁动,6 例有自伤行为,6 例有外走行为;学历:31 例高中及以下,14 例大专及以上。家属的男女比例为19 ∶26;家属年龄21 ~64 岁,平均(41.4±3.7)岁;学历:24 例高中及以下,21 例大专及以上。

    1.2 保护性约束应用方法

    (1)参与保护性约束护理的医务人员均经过系统的培训与考核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32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