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KG辅助PICC尖端定位在恶性血液病中的应用研究
心电监护,胸片,1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2方法,3统计学方法,2结果,1PICC置入情况,2胸片结果情况,3P波形态变化情况,4不同P波变化时导管置入长度相关性情况,5体外测量PICC长度与最佳置入长度的相
龚声珠 梁仁瑞 陈月霞 陈美映 钟晓云 许美仙广东省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广东湛江 524037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从外周静脉穿刺置入导管,直达上腔静脉,避免了药物与外周静脉的直接接触,广泛应用于化疗、静脉营养以及长期输液的患者[1]。导管尖端定位在置管后需摄X 线胸片,也存在学者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定位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进行定位。其中X 线胸片正侧位定位若未能及时发现导管异位,则需拍片后重新调整,并且存在无菌屏障破坏、反复拍片、增加患者医疗费用及浪费护理人力的缺点。而对于DSA 定位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虽是实时监控PICC尖端定位,但存在费用较大,需要置管护士及相关技术人员共同完成。其中DSA 定位还会使得护士、患者和技术人员承受暴露在放射线下的风险,故临床并未专用于PICC 尖端定位[2-3]。EKG 辅助PICC尖端定位引鉴于1949 年美国学者Hellerstein 将心内心电图定位法用于中心静脉导管(CVC)尖端的定位方法,并且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了其准确性[4]。本研究对恶性血液病患者置管过程静脉内心电图的阶梯变化进行观察,根据P 波出现的典型特征,判断导管尖端的最佳位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5 年1 月~2016 年6 月我院收治的恶性血液病行PICC 置管患者中选取259 例纳入本研究,其中男174 例,女85 例;年龄2 ~93 岁,平均(46.0±12.4)岁;其中白血病161 例、淋巴瘤28 例、多发性骨髓瘤27 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3 例、再生障碍性贫血行造血干细胞移植3 例、其他27 例;导管类型:4Fr 三向瓣膜PICC(硅胶材质)201 例和5Fr 双腔POWER PICC(聚氨酯材质)58 例。
纳入标准:(1)符合PICC 置管适应证者;(2)患者或家属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病情危重,房颤、心动过速影响P 波观察者;(2)强迫体位无法自行配合操作的患者;(3)精神异常者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15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