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20年第13期
编号:122490
推动房颤全程管理,提高公众认知水平
http://www.100md.com 2020年1月9日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13期
     文/《中国医药科学》记者 沙文茹

    目前我国有1000万左右房颤患者,随着老龄化进程加速,中国房颤病患数量或将快速增长,这一疾病的最大危害就是导致脑卒中和心力衰竭,给个人和家庭带来巨大的负担,给公共健康和医疗资源带来众多挑战。

    为提升公众对房颤及并发症的认知,引导更多大众关注房颤,号召高风险人群早诊早治,推进中国房颤疾病教育工作,2020年6月6日,由中国房颤中心联盟、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共同发起“中国房颤日”宣传活动启动会在线上举办,中国房颤中心联盟主席、省级联盟主席、专家及中国房颤中心联盟认证单位、建设单位和拟建单位900余家代表参加了活动。

    关注三类治疗策略,规范抗凝长期管理

    中国房颤中心联盟主席、武汉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黄从新教授指出,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房颤在中国人群中间的患病率大概是0.74%左右。房颤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疾病出现,也可以作为一个伴发疾病出现。如果是后者,一定有基础性疾病,数据库显示,排在前4位的基础疾病依次是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糖尿病,而这些基础疾病在我国都有庞大的患患者群,除此以外还有瓣膜性疾病也是房颤致病因素之一。
, http://www.100md.com
    黄从新教授说,在某种意义上讲,房颤也是一个老年性的疾病,因为年龄增大,心肌的纤维化程度逐年增加,就会引发心电传导中的不均匀性,容易形成房颤。研究资料提示,70岁以上的人群每增加一岁,房颤的发病率就增加1%。由于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时代,再加上如高血压、冠心病等庞大的基础疾患者群,所以房颤在中国已经进入高发时期。

    黄从新教授指出,对房颤进行自我判断以便早发现早治疗,主要分为自我管理和医院就诊两方面。如果是一位房颤患者,他可能会有心悸、心慌,甚至胸闷、头昏等患者的自我感受。

    此外,患者也可以经常摸一摸自己的脉搏,如果脉搏是有规律的跳动,那么肯定不是房颤;如果脉搏跳几下甚至停几下再跳,或者根本就没有规律可循,如再有心慌、胸闷、头晕等情况,则有可能是心律失常,极大可能是房颤,需要到医院进一步确诊。

    医生可初步确认患者是不是房颤,再进一步做心电图检查或者24小时心电图,记录患者的24小时心搏的情况。现在有些医院门诊都还放置了筛查机,可查看心跳是不是规整。通过这样一些方法,我们对房颤的诊断是不难的。
, 百拇医药
    黄从新教授说,目前对房颤治疗大致有三大策略。第一大策略,针对房颤本身的治疗,方法之一就是抗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患者要按照医嘱,做好自我管理。

    另外一种方法就是介入治疗,也就是导管消融治疗。如果有阵发性房颤,首先推荐做导管消融治疗。根据房颤中心数据库的资料提示,导管消融治疗成功率已经在90%以上。随访一年窦性心律的维持率还在80%。对于阵发性房颤导管消融治疗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无论是哪一级医院,包括基层卫生机构,若阵发性房颤患者药物效果不好,或患者自觉症状很重时,应建议患者到具备有消融资质的或者说有相应水平的医院去接受导管消融治疗。

    黄从新教授说,除了针对房颤本身的治疗外,还有针对房颤严重并发症的防治。以脑卒中为例,首先要评估这个患者发生栓塞的危险性有多大,如果评估达到了要规范抗凝标准时,那就应该规范抗凝。有些患者在抗凝过程中有胃出血,甚至有颅内出血或椎管内出血,则应停服抗凝药物,改用左心耳封堵的办法。左心耳是容易形成栓子的地方,可以把左心耳的开口用一个东西塞着,不让这些栓子进入到血液循环,便可防止脑卒中的发生。
, http://www.100md.com
    第三个是基础疾病的治疗,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心力衰竭等,应加强治疗。医护人员则要高度关注治疗策略的不断优化,患者应提升顺应性,做好自我管理。

    黄从新教授还就人们普遍关心的抗凝治疗做了详细解答。黄教授说,房颤严重并发症就是血栓栓塞事件。因为房颤患者无序的心房颤动,造成了血流缓慢,血流瘀滞而形成栓子。栓子随着血流流向全身,引发栓塞性疾病,如栓塞发生在脑血管就会导致卒中。相关资料显示,我国每年房颤患者发生栓塞约50多万患者,因此对房颤患者规范抗凝治疗是非常重要的治疗策略。

    作用在凝血瀑布不同环节的新型口服抗凝药,其正效应不比传统抗凝药物华法林差,负效应比华法林少,应规范、合理地应用,可有效预防栓塞事件。

    黄从新教授指出,现在正在开展的全国的房颤中心建设,在规范管理方面取得明显成效。抗凝治疗率75%,比以往约10%的抗凝治疗率大为提升。随着对房颤治疗相关知识的普及以及相关规范化治疗的推广,规范的抗凝治疗策略也会在越来越多的患者治疗过程中得到落实。
, 百拇医药
    分级诊疗,上下联动,同质化管理

    黄从新教授指出,分级诊疗是房颤疾病管理的关键,是房颤中心建设的着力点。去年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两部委专门发布《关于印发心房颤动分级诊疗技术方案的通知》,倡导基层首诊、急慢分治、分级诊疗,上下联动,同质化管理。中国房颤中心联盟根据《通知》要求,正在构建上下联动体系,鼓励建立分级诊疗链。充分发挥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协同作用,促进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模式建立,做好同质化管理。

    黄从新教授说,随着房颤中心建设的不断推进,房颤防治体系得到了有效优化,房颤防治效果显著改善。房颤中心建设强调全程规范管理,以抗凝来讲,在没有推进房颤中心建设前,我国房颤规范抗凝治疗率不足15%,而现在房颤中心数据库中规范抗凝率已经达到75%,得到明显提升。但这75%是参加房颤中心建设的医院总体水平,不是全国水平。全国不同等级医院机构都要提倡规范抗凝管理,尤其重要的是要提升基层规范抗凝的比例。此外,房颤全程管理上取得的进步,不仅体现在从业人员的进步,还包括社会对房颤的重视,也包括基层卫生组织管理质量的提升。
, http://www.100md.com
    黄从新教授特别要强调:房颤规范介入诊疗是大医院的事,不要求全国不同等级的医院都来做这件事。依照分级诊疗意见,基层要把握适应证,对有介入适应证的患者应转诊至上级医疗机构。规范抗凝则是要求不同等级医院都要开展的工作,涉及面远大于介入诊疗。

    黄从新教授说,为了继续推进相关工作,今年房颤日的活动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是顺应疫情管理需要,宣传活动主要采用线上媒体、电视进行房颤的科普宣传等;第二是对现有的从业人员进行线上规范化培训;第三是通过邀请专家录制疾病公益短视频,向全社会展示房颤的危害以及介绍目前有何防治策略;第四是通过线上平台,让百姓向专家寻医问诊。

    “不仅如此,我希望通过房颤日宣传活动让房颤的全程管理引起全社会的关注,”黄从新教授强调:“政府部门、医疗机构、社会公众以及房颤患者一起行动起来,提高房颤的知晓率、提高社会对于房颤的重视、提高房颤患者的规范治疗、提高医务人员规范化诊疗的质量”。, http://www.100md.com(中国医药科学 沙文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