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20年第14期
编号:122466
闽东地区缺血性中风痰瘀互结证患者中医体质及治疗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20年8月15日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14期
1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2诊断标准,3方法,4统计学方法,2结果,1缺血性中风痰瘀互结证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点,2缺血性中风痰瘀互结证患者有无饮食嗜好,有无饮酒史湿热体质比较,3缺血性中风痰瘀互结证患者中风康
     陈颖萍 张 伟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福州中医院脑病科,福建福州 350001

    在全球疾病排序中,脑卒中的致死率及致残率位居第二[1]。随着社会的发展,不良生活方式及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等因素,我国脑卒中患病率以每年8.7%速度增加,脑卒中已成为我国居民第一死亡原因[2]。中医《金匮要略》云:“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脉微而数,中风使然。”脑卒中(cerebral stroke)又称“中风”,现代医学定义为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3],脑卒中主要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即缺血性中风(ischemic stroke,IS)[4-5]。中医临床表现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 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6]。据最新指南[7]指出,缺血性中风,是中风中最多见的类型,占69.6%~70.8%,其1个月内死亡率为2.3%~3.2%,3个月后死亡率为9%~9.6%,而致死/残疾的比例达34.5%~37.1%。故提高缺血性中风患者生活能力及质量,降低病死率,最终延长患者寿命有重要意义。中医认为,痰、瘀既是病理因素,也是致病病邪;痰瘀互结,既是病机,也是证型,更是指导缺血性中风辨证理论依据;而闽东地区位居沿海,土卑地薄,气候潮湿、多雨,结合饮食习惯特点,影响着痰瘀互结的形成,在缺血性中风的发展过程中体现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缺血性中风痰瘀互结证患者中医体质及相关因素、中风康复汤运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通过系统抽样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福州中医院脑病科缺血性中风痰瘀互结证住院患者中选取6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判定中医湿热体质为湿热质组,其余为非湿热质组。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组织编写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总结诊断标准如下:(1)发病2周~6个月为恢复期;(2)局灶神经功能缺损;(3)影像学CT或MRI出现责任病灶或症状/体征持续24h以上;(4)排除非血管性病因;(5)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辨证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总结痰瘀互结证诊断标准如下:主症为半身不遂,口舌歪斜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59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