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21年第2期
编号:119476
自制腔内心电导联线在新生儿PICC尖端定位的临床应用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21年3月10日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2期
心电监护,1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2方法,3观察指标,4统计学分析,2结果,1两组患儿置管一次性到位率比较,2两组患儿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3讨论
     叶玉清 黄丽婷 徐月银

    广东省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广东惠州 516001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技术因其具有安全、可靠、耐高渗、保留时间长等特点,既减少了对患儿的过度刺激,又保证了静脉营养的供给,已在新生儿领域广泛使用[1]。PICC尖端位置的准确性对患者至关重要,导管尖端位置异常可能引起严重的并发症[2]。对于成人或者儿童而言,安全性最佳的中心静脉通路装置的尖端留置位置为上腔静脉与右心房的上壁交界连接处(CAJ)[3]。作为中心静脉导管尖端定位的金标准—X线定位技术,由于其结果滞后性、辐射安全及院感防控问题越来越不被推荐使用[4]。

    相关研究表明,腔内心电图(IC-ECG)技术可在PICC置管过程实现实时定位,具有更高的安全性、精确性,可以有效替代X线定位,是PICC尖端定位的首选方法[5]。腔内心电可通过导管尖端定位系统、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等设备进行引导。由于导管尖端定位系统不易获得,本研究探讨采用自制腔内心电导联线联合心电监护仪运用盐水柱IC-ECG技术定位新生儿PICC尖端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5月收治于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NICU符合PICC置管指征的6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性别、胎龄、体重、原发疾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纳入标准:①经上肢静脉置入PICC者;②极/超低出生体重儿;③需要停用肠内营养超过2周的患儿;④需要静脉给予高渗透性液体或刺激性药物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05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