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杞黄颗粒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及对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4水平的影响
乳膏,1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2纳入与排除标准,3方法,4观察指标,5评价标准,6复发判定,7统计学方法,2结果,1两组治疗前后EASI评分及瘙痒程度评分比较,2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3两组
何 谐 郝思雨 张 宇 党 林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皮肤科,黑龙江哈尔滨 150081;2.深圳市人民医院皮肤科,广东深圳 518020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皮肤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免疫异常、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及微生物相关[1]。其免疫学机制主要是Th1/Th2失衡引起的细胞因子分泌紊乱,其中Th2细胞过度应答导致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4、IL-13等升高,而Th1型细胞因子干扰素(IFN)-γ、IL-2等则降低[2]。湿疹分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湿疹,慢性湿疹常由前两者迁延而成,易反复发作,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寻求有效且复发率低的治疗方案仍是当前的研究重点。本研究将槐杞黄颗粒与糠酸莫米松乳膏联合应用治疗慢性湿疹,评估其疗效及安全性,并通过观察治疗前后细胞因子IFN-γ、IL-4的变化,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6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我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60例慢性湿疹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19~55岁,平均(36.87±10.19)岁,病程6个月至5年,平均(2.51±1.03)年,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ASI)评分(8.00±1.99)分,瘙痒程度评分(2.40±0.67)分;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20~56岁,平均(35.40±8.89)岁,病程6个月至4.5年,平均(2.83±0.96)年,EASI评分(8.30±1.76)分,瘙痒程度评分(2.43±0.73)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及疾病严重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对实验内容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临床皮肤病学》[3]中慢性湿疹诊断标准的患者,即患处皮肤肥厚,皮损呈棕红色或灰色,伴苔藓样变、鳞屑及色素改变,自觉瘙痒,反复发作;②符合中医湿疹阴虚血燥证的诊断标准[4],主症为皮损粗糙肥厚,苔藓样变,伴严重瘙痒;次症为口干或手足心热,舌红,苔少,脉细;③年龄18~60岁,性别不限;④皮损相对局限,1%体表面积≤皮损面积≤10%体表面积;⑤同意作为此次临床研究的对象,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排除标准:①对本研究中的药物过敏者;②1个月内使用过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者;③伴有严重心脏、肝脏、肾脏功能障碍及其他免疫系统疾病者;④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⑤合并其他皮肤疾病者;⑥合并细菌、病毒、真菌感染者;⑦合并其他过敏性疾病者;⑧糖尿病患者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127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