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迟发性出血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纤维化,1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2方法,3评价标准,4观察指标,5统计学方法,2结果,1ESD术后延迟性出血及止血情况,2ESD术后迟发性出血相关单因素分析结果,3早期结直肠癌及癌
詹致远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广东湛江 524000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饮食结构不断地在改变。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不断上升,晚期结直肠癌的死亡率高,早期结直肠癌是可以治愈的,且5年生存率可达90%,所以早期发现、诊治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作用[1]。目前临床治疗结直肠癌主要是通过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进行治疗,ESD是一种新型微创手术,与传统开放式手术比较,ESD具有清除率高、并发症少、术后伤口小等优点,但结直肠结构曲折,ESD操作困难,导致出现术后迟发性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2]。本研究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结直肠癌在早期行ESD术后发生迟发性出血时相关的影响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12月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我院)行ESD治疗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的患者80例,术后经病理检查,确诊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80例,其中男47例,女33例,年龄33~80岁,平均(65.32±4.33)岁,根据是否发生延迟性出血进行分组,发生迟发性出血的为观察组(n=7),未发生迟发性出血的为对照组(n=73)。术前进行常规检查,术前3~5 d停用抗凝药物,术后3~5 d后恢复使用。术前均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手术风险,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与诊治共识意见》[3]诊断标准;②超声内镜检查病变位置在黏膜或黏膜下层;③无淋巴结转移者;④配合临床治疗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09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