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21年第21期
编号:118264
从健脾清化祛瘀论治溃疡性结肠炎
http://www.100md.com 2021年1月3日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21期
行气,气滞,湿法,1审证求因,明悉病机,1脾虚为本,湿邪为标,虚实夹杂,2湿热蕴肠,虚寒内生,寒热失调,3气血失和,诸毒损络,瘀血为象,2辨证论治,扶正祛邪,1健脾祛湿为UC治疗基础,2寒热并用为UC治疗关键,3理气调血,化瘀贯
     亢秀红 张立宏 王颖超 于 眉 翟晓辉 朱海莉 李 玲▲

    1.北京航天总医院中医科,北京 100008;2.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脾胃病科,北京 101300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炎症性肠病,在成年期最常发作。大多数UC患者的病程为轻度至中度,分为活动期和缓解期。西医治疗原则是分期、分度、分阶段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案,以快速诱导缓解为主要目标。目前治疗UC的药物包括口服和直肠5-氨基水杨酸(5-ASA)、硫唑嘌呤、靶向肿瘤坏死因子(TNF)和整合蛋白的生物制剂以及Janus激酶抑制剂等[1]。即使采用药物疗法,也有高达15%的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以缓解症状或减少不典型增生的疾病并发症[2]。目前UC治疗中存在容易复发以及长期维持治疗产生的药物不良反应等问题[3-4]。中医药疗法在UC的治疗中显示了一定的疗效[5-7]。本病病因复杂,病机涉及风寒湿热、脾胃损伤、肝脾不和,脾肾虚损等。本文围绕本病脾虚湿盛兼瘀血的核心病机,阐释此病机的成因、症状表现及健脾清化祛瘀治法在治疗UC中的应用。

    1 审证求因,明悉病机

    1.1 脾虚为本,湿邪为标,虚实夹杂

    素体脾气虚弱是UC的发病基础。UC的发病多在脾胃虚弱的基础上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或忧思过度,使脾气受损加重。脾是人体“先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气充足者正气足,脾气不足,则水谷不化,留滞中焦,久则湿邪不能运化。若湿气流于肠腑,则清浊不分,引起泄泻。脾气虚则固摄无力,使肠道中膏脂不固,下利为脓。《景岳全书·痢疾》云:“今之凡患泻痢者则以五内受伤,脂膏不固,故剥而下。”脾气虚则气血生化无源,长期脾虚则易气血两虚,引起乏力、气短、心悸、失眠等症状。现代研究发现,环磷酰胺结肠炎模型小鼠存在着肠道分泌性免疫球蛋白(sIgA)浓度不足的情况,使用健脾中药可提高其浓度,改善肠道免疫屏障功能[8]。另有研究证明,脾虚大鼠NK细胞、IFN-γ、CD4+的表达明显下降,表明其抗感染能力及免疫调节能力明显减弱[9]。

    中医认为“湿盛则濡泻”“无湿不成泻”,在UC的发病中存在湿邪。湿的来源包括外感和内伤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感受外在湿气。脾属土,喜欢干燥的气候,若外界湿邪偏盛,则脾土困扼,不能升清降浊,水液与食物不分即产生泄泻。第二方面的因素是内伤。包括饮食不节,嗜食辛辣、生冷、酒肉,损伤脾胃;情志不畅,肝病传脾,脾虚生湿;阳气不足,不能腐熟水谷,而生寒泄等。

    脾虚为本,湿邪为标,形成了虚实夹杂的证候特点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152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