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内营养支持护理辅助决策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1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2方法,3观察指标,4统计学处理,2结果,1两组住院营养过程管理质量比较,2两组肠内营养支持患者规范落实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3两组营养指标比较,3讨论
段舒舒 郭 珊 方秋月 李开新 陈 媛1.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心外科,福建厦门 361000;2.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护理部,福建厦门 361000
目前研究表明,营养物质是机体代谢正常运转的重要组成,与患者病情恢复有密切联系。随着对营养治疗以及对患者营养方面的重视,已将营养支持改为营养治疗[1]。其中肠内营养治疗指的是经口、经鼻置管,再经过胃和肠道消化,称为肠内营养支持[2]。然而为确保肠内营养支持的治疗效果,加快患者康复速度,有效的护理服务也是必不可少的[3]。本研究基于医疗数据信息构建肠内营养支持护理辅助决策系统,并通过类实验研究初步分析决策辅助方案在临床应用的可行性,为患者提供疾病治疗相关信息,充分理解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重要性[4-5],探索护理辅助决策系统的构建是否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为进一步提高肠内营养支持患者的疗效预后及制订健康管理计划提供科学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6月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心外科的80例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设为研究组,其中男41例,女39例,年龄38~72岁,平均(52.41±5.29)岁;疾病类型:心力衰竭10例,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22例,脑出血者4例,瓣膜术后35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9例。将2021年1—11月未实施护理辅助决策系统的80例肠内营养支持患者设为对照组,男42例,女38例,年龄38~75岁,平均(52.57±5.22)岁。疾病类型:心力衰竭10例,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22例,脑出血者4例,瓣膜术后35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通过。
纳入标准:①入组患者均符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适应证;②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相关文件;③患者临床检查资料无缺失。排除标准:①肿瘤远处转移,具有明显恶病质患者;②胃肠道功能障碍患者;③术后2 d内肠功能未恢复患者;④患病48 h内已进食的患者;⑤妊娠期、哺乳期女性;⑥精神及智力障碍患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肠内营养方法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79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