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柴胡药材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综述
柴胡皂苷,1药材鉴定,1性状鉴别,2色谱-光谱技术,3分子鉴定技术,2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1柴胡皂苷类,2多糖类,3黄酮类,4挥发油类,3安全性,4代谢组学,5展望
马黎娟 冯玛莉 仝立国 刘 霞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山西太原 030000
藏柴胡为伞形科植物窄竹叶柴胡[Bupleurum marginatum Wall.ex DC. var. stenophyllum(Wolff)Shan et Y. Li]的干燥根,《滇南本草》中首次提到的柴胡与窄竹叶柴胡完全一致[1]。藏柴胡主产于滇、川、黔、藏等地区[2],生长在海拔2700 ~4000 米的高山、林下、山坡、溪边或路旁,在贵州省药材标准中以“竹叶柴胡”的名称收载[3],当地用作柴胡,秋季开花前采挖,去除杂质并干燥,味苦、辛,微寒。解表和里,升阳解郁,用于寒热往来,胸满,胁痛,口苦,耳聋,头眩,疟疾,中气不足,脱肛,月经不调,阴挺等证。藏柴胡从西藏引进,因产量高、活性成分含量高,在康乐、临洮、渭源、万荣等地广泛种植[4]。本文将藏柴胡的药材鉴定、化学成分、药理毒性以及代谢等方面的文献并进行了整理和总结,为柴胡属药用资源的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1 药材鉴定
已知我国柴胡属植物有36 种17 变种7 变型,药用柴胡二十余种,不同品种药材性状较为接近,但药物作用相差甚远,临床易混淆使用影响药物疗效甚至可能产生毒副作用。北柴胡是市场上流通最为广泛的柴胡属药材,近年来由于北柴胡产量低,有些商户或药商滥用藏柴胡,因此本文从性状、色谱-光谱以及分子技术方面对藏柴胡进行鉴定。
1.1 性状鉴别
藏柴胡[5]根头部有多数毛状叶残基,根多不分枝或少分枝,主根发达,木质化,外皮深红棕色,纺锤状,有细纵皱纹和稀疏的小横突起,长10 ~15 cm,直径5 ~8 mm。根部表面颜色较浅,茎基部有密集的节,质坚韧不易折断,断面略显纤维性。近根头部残留1 ~3 个茎基,皮部较厚呈黑棕色环,气味浓郁,久嚼辛辣味明显,有刺喉感。甘肃产藏柴胡外观性状与北柴胡有很大差异,根部长,柔软,皮部比例大,有非常密集的节,且节多隆起。
1.2 色谱-光谱技术
席啸虎等[6]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near infrared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10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