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24年第3期
编号:186951
AMPK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展中的作用
http://www.100md.com 2024年3月30日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3期
激酶,抵抗,磷酸化,1NAFLD的发病机制,2AMPK的结构及其生理调控,3AMPK在人体脂肪库中的作用,4NAFLD中AMPK的失调,5总结与展望
     毕佳宁 杨 硕 张桐赫 张梓琳 王绍清

    齐齐哈尔医学院病理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6

    健康肝脏与其他多种细胞相协调,具有显著的代谢可塑性,可以在人体需要的各种代谢任务之间切换。然而,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发生时,这种高度平衡的生理内稳态将受到影响[1]。研究表明,新生脂肪生成(de novo lipogenesis,DNL)对人体肝脏脂肪储存有重要作用[2]。而单磷酸腺苷依赖的蛋白激酶(Adenosine 5’-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在DNL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这方面的标志性研究之一是发现AMPK对脂质代谢的调节是通过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 CoA carboxylase,ACC)的磷酸化和失活来实现的,ACC是DNL中第一步和限速步骤的催化酶[3]。此外,异位脂质沉积与胰岛素抵抗的密切关系已得到公认。这支持了AMPK作为在肥胖症、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和NAFLD之间的分子节点从而可以起到关键作用的假设。

    1 NAFLD的发病机制

    据报道,NAFLD影响了30%以上的欧洲人口,在美国、澳大利亚、印度和其他国家的发病率甚至更高[4]。NAFLD被描述为代谢综合征的肝脏表现,现在被认为是一种多系统疾病[1]。同时,晚期NAFLD是美国肝癌相关肝移植的第二大病因,且增长速率相较于其他因素最快[5]。在进行肝移植后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20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