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手错觉的跨文化研究:以中国和荷兰被试为例
集体主义,橡胶,1引言,1橡胶手错觉,2虚拟手错觉,3对身体拥有感的测量,4本实验的目标,2实验,1被试,2实验设置,3实验设计,4实验过程,5身体拥有感问卷,6身体感觉偏移量,3结果,1身体拥有感问卷,2身体感觉
麻 珂(西南大学心理学部,认知与人格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400715)
1 引言
身体表征(body representation)是人们在大脑中构造的自己身体的结构模型,它是通过以前的生活、学习经验和一些天生的能力而建立起来的。身体表征的主要内容之一是身体意象(body image),是包括身体的解剖结构等信息表征的参考模型,比如生理结构、外部形象等,是人们对自己的身体的态度和有意识的感知,也包含了在该模型的基础上对外部输入信息的解释(Ramachandran,1998)。我们可以通过考察人们“这个身体属于我”这一感觉的影响因素,也就是身体拥有感(body ownership),来研究身体意象(Longo et al.,2009)。身体拥有感是一种对自己身体的认知状态——个体对自己身体的感觉是很特别的、唯一的(Jeannerod,2003);也就是说,“我的身体”首先属于我,这个感觉一直存在于我的认知中(Gallagher,2000;Botvinick,2004),然后我在大脑中才对其产生关于外形、结构、功能的表征。Ehrsson(2012)指出,我们的身体表征是动态的,它基于先前的经历和记忆,并且随着当前的体验而不停地更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经验中,身体拥有感貌似非常稳定,当人们的物理身体发生了一些突然的变化,或许需要较长的时间和努力去适应,大脑中对自己身体的表征才会发生变化。
但是有趣的是,一些研究身体和自我关系的实验研究指出,身体表征非常灵活并且容易被改变。比如,在一些经典的身体错觉实验中,实验者利用整合的多通道感官感觉信息,几分钟就可以更新和改变人们的身体拥有感。在这些研究中,巧妙的操控改变了已有的身体表征,并且已有的身体表征所提供的自上而下的调制与整合的自下而上的多感官信息的交互导致了身体错觉的产生(Tsakiris,2010)。通过研究这些身体错觉,我们就可以解决诸如“我为什么(在什么条件下)会在大脑中把我的身体表征成现在这个样子”这样的问题,来研究身体错觉的认知过程,进而揭示身体表征的认知机制。在这些经典的身体错觉实验中,使用最广泛的是橡胶手错觉(r ubber h and i llusion)。在本文中,我们使用的是橡胶手错觉在虚拟现实环境中的变式——虚拟手错觉(v irtual hand illusion)。
1.1 橡胶手错觉
橡胶手错觉是Botvinick等人在1998年提出的(Botvinick&Cohen,1998)。具体实验范式是:被试和主试分别坐在桌子的两侧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834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