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课堂公平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的检验
分配,1问题的提出,2开放式问卷调查,1研究对象,2项目编制,3问卷预测,2项目分析,3探索性因子分析,4问卷的正式施测,2效度分析,3信度分析,5讨论
王怀勇 阮世萍 郑意颖(1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学系,上海200234;2开封市群英幼儿园,开封475001;3杭州市开元商贸职业学校,杭州310004)
1 问题的提出
十九大报告指出,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而事实上,教育公平的基础前提是孩子能否在课堂这一重要的情境中体验到公平的感受。2002年,Chory-Assad首次将组织公平(organizational justice)引入教学(instructional)领域,提出了“课堂公平”(classroom justice)的概念,并界定为课堂情境中学生对(主要为教师)公平对待的知觉和感受(Chory-Assad,2002)。研究表明,这种公平/不公平的主观感受和体验普遍存在于课堂情境中(Berti,Molinari,Speltini,2010;Horan,Chory-Assad,&Goodboy,2010),对学生的学习心理与行为产生着重要影响 (Peter& Dalbert,2010;Resh,2009)。回顾以往课堂公平的研究不难发现,研究者所关注的主要是国外大学课堂情境,迄今陆续探讨过的有课堂分配公平、课程程序公平和课堂互动公平三个主题的课堂公平的状况,相对应反映了大学生对高校课堂情境中其所得结果、结果的操作程序与过程、与教师间的人际沟通与对话等相关方面公平与否的感知(Chory-Assad,2002,2007;Paulsel,Chory-Assad,&Dunleavy,2005)。
当前,学者们普遍认为,课堂公平是教育心理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而值得研究的课题。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以往许多研究均发现课堂公平能够显著预测学生的动机、情绪和行为(Chory-Assad,2002;Chory-Assad&Paulsel,2004a;Holmgren&Bolkan,2014)。例如,Chory-Assad(2002)研究发现,在一门课中感知到的课堂程序公平正向预测大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动机与情感性学习,而课堂分配与程序公平均能负向预测大学生对任课教师的间接攻击行为。Berti,Molinari和Speltini(2010)发现,体验到课堂公平的大学生会有更高的学习投入,对自己班级更认同和更有归属感,有更强的学习动机,有更好的学业成绩及更愿意与教师展开积极的对话(Molinari et al.,2010)。Horan等(2010)发现,当感知到课堂不公平时大学生会通过对任课教师或课程的负面评价以及向同学抱怨来传递对教师的不满。同样,当大学生感知到教师的课堂互动不公平时更可能实施针对教师的间接攻击行为(Chory-Assad&Paulsel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229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