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养方式与班级氛围对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基于多层线性分析
维度,1引言,2研究方法,1对象,2研究工具,3数据分析,3结果,1共同方法偏差检验,2家庭教养方式,学校班级氛围与中学生心理素质的相关关系,3家庭教养方式对中学生心理素质的预测作用,4班级氛围对
金 琳 张大均 刘广增(1重庆邮电大学学生处心理辅导中心,重庆400065;2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暨心理学部,重庆400715)
1 引言
心理素质(psychological suzhi)是我国心理学本土化研究的重要概念,是指以生理条件为基础,将外在获得的东西内化成基本的、稳定的、衍生性的,并且与人的社会适应行为和创造行为具有密切联系的心理品质(张大均,2003)。心理素质是个体心理和行为内容要素与功能价值的统一体,包含认知、个性、适应性三个维度(张大均,2003;张大均,王鑫强,2012)。认知体现在个体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活动中,直接参与对客观事物认知的具体操作,是心理素质的基本成分;个性表现在个体对客观事物的对待活动中,对认知过程起到动力和调节作用,是心理素质的动力成分,这两者构成了心理素质的内容要素;而适应性表现在以内容要素为基础,通过与外部环境的交互作用,选择、适应以及改变环境,是自身与环境和谐协调的能力,也是其功能价值体现(张大均,2003;张大均,王鑫强,2012)。中学阶段是个体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心理素质培养至关重要的阶段,探索这一时期个体心理素质形成的影响因素,对教育者培养和提升学生整体心理素质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生态系统理论(e cological s ystem t heory)指出,个体的发展嵌套于相互影响的一系列环境之中,受各层环境因素的影响。根据该观点,个体心理素质的发展除受到自身因素的影响外,还受到多层环境系统以及各层环境系统间相互作用的影响。家庭和学校作为个体早期主要接触的微系统,在中学生身心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家庭环境中,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重要他人,其教养方式对孩子身心发展的影响尤为重要,被认为是影响孩子心理健康发展最为重要和直接的家庭因素(Palmer,2010;孙仕秀,范方,郑裕鸿等,2012)。Wu等人(2015)的研究就发现,父母的情感温暖能有效促进个体心理素质的发展,不同的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个性、思维方式乃至人格特质都有重要的影响(Brand,Hatzinger,Beck,& Holsboer-Trachsler,2009;Fan&Wu,2009)。
学校作为个体除家庭之外又一重要的生活环境系统,对于中学生认知、个性和适应品质的发展也起着不容忽视作用。其中班级氛围被认为是学生心理成长中最为直接和具渗透力的影响源(卢家楣,王俊山,刘伟,2014)。班级氛围指班级的和谐稳定程度,是学生通过班级内部的社会互动形成的对整个班级社会心理气氛的知觉(李丹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321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