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研究》 > 2022年第6期
编号:515401
说话人口音对听者态度与行为的影响及中介机制
http://www.100md.com 2023年1月6日 心理研究 2022年第6期
人际,1引言,2研究一,1方法,2结果,3讨论,3研究二,4总讨论,1口音对听者态度的影响,2口音态度的中介作用,3口音对人际选择的影响,4说话人态度的中介作用,5研究局限与展望,5结论
     张姝理月 赵 峰 黄骏青 唐文清

    (1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桂林 541006; 2 广西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应用心理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桂林 541006;3 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西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桂林 541006)

    1 引言

    随着“蓝瘦香菇”(难受想哭)、“大噶好我系渣渣辉”(大家好,我是张家辉)、“短裤穿太高”(胆固醇太高)等一系列带有地方口音特色的普通话爆红网络,让我们看见了口音带来的娱乐效果。但现实生活中,人们会如何评价一个说话带口音的人呢? 口音是受母语影响而形成的发音规则,是涉及语调、音韵的一种发音方式或风格(Giles, 1973),虽然不同口音的说话人可以分享相同的语法、句法和词汇,但听起来却有很大的不同(Giles, 1973; Gluszek & Dovidio,2010a,b)。一项元分析研究发现,非标准口音持有者比标准口音持有者得到的人际评价更消极(Fuertes et al., 2012)。 可见,口音会影响听者对说话人的评价,且这种评价不利于非标准口音者。如相比标准英式英语说话的人,人们对荷兰、越南口音说话人的态度更消极(Kraaijeveld, 2017);英语、法语、德语或西班牙语中带有浓重荷兰口音的人被认为不如标准口音说话人称职、 友好和有能力 (Hendriks et al.,2017)。

    虽然国外的相关研究证实口音的消极影响是广泛存在的, 但语音材料大多是各种口音的英语(Fuertes, et al., 2012)。 而国内的研究主要用调查法或语言配对技术(matched-guise technique)研究人们对方言、 外语与汉语等不同语言的态度 (张积家, 1990; 林泳海 等, 2010; 王佳佳 等, 2019;高一虹 等, 2019)。 如张积家(1990)发现讲普通话的教师比讲蓬莱话的教师在人格特征、 讲课效率和人际吸引等方面都获得了更为积极的评价, 但语言态度与口音态度并不完全相同。 语言态度主要是指听者对不同语言说话人的态度, 如对英语说话人的态度、对德语说话人的态度。而口音态度是人们对同一语言的不同口音说话人的态度,如对川味、粤调普通话说话人的态度。 中国幅员辽阔,方言众多,各民族、 各地区人民在几千年的交往融合中既一体又多元, 很多人在说普通话时不可避免地受方言的影响而带有口音,是口音研究的天然土壤。那么在普通话的语境下,相比非标准口音说话人,听者对标准口音说话人的态度评价是否也会更积极? 为探究这一问题, 我们选取了南方某一城市的口音作为地方口音代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2455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