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经济地位的测量与研究操纵:现状与问题——基于心理学领域的研究
主观,个体,1引言,2社会经济地位的界定,3客观社会经济地位的测量,1职业声望的测量,2受教育程度的测量,3收入的测量,4SES综合指标的测量,4主观社会地位的测量及其实验操纵方式,1主观社会地
王淑燕 刘启鹏 江 伟(淮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淮北 235000)
1 引言
早期的社会经济地位研究主要集中于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等领域。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世界许多国家的社会分层问题日益凸显,心理学、教育学、医学等领域的研究者开始关注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群体的身心发展状况。近些年,心理学研究者围绕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群体的心理与行为进行了大量研究。当以“社会经济地位”“社会阶层”作为关键词进行文献检索时发现,与之相关的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个体的身心健康、学业成绩、教育与职业发展、认知发展等方面 (Holman,2014;Jackson,2013;Manstead,2018;Phillips et al.,2020;Simandan,2018)。
根据国家统计局(2020)发布的最新数据,2019年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为0.465,高于国际标准警戒线(0.4~0.5表示收入分配差距较大),显示了我国社会贫富差距分化问题不容乐观。研究我国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群体的心理特征与表现可以为制定和出台相关管理制度提供依据,有利于维护社会安定与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开展研究的前提是要有可靠的研究工具和一套合理的实验操纵方法,即如何更好地界定和测量社会经济地位。本文通过系统梳理社会经济地位的测量方法及研究操纵方式的文献资料,提出未来研究中需注意的相关问题,为研究者开展社会经济地位相关的心理学研究提供方法上的借鉴。
2 社会经济地位的界定
由于社会经济地位包含主客观两方面,因此,对社会经济地位的测量主要存在两种方法,即客观社会经济地位(socioeconomic status,SES)和主观社会地位(subjective social status,SSS)的测量。客观社会经济地位的测量主要通过相对客观的指标(如收入、财富、受教育水平、职业声望等)衡量个体的社会经济地位。主观社会地位的测量通常使用主观评估的方法,即通过个体对自身社会地位的感知所测得(Liu et al.,2004)。客观社会经济地位与主观社会地位既有区别又有一定的联系 (Roy et al.,2019)。客观社会经济地位的测量指标是客观存在的,主观社会地位是个体对自身客观社会经济地位的主观反映,因此,客观社会经济地位是主观社会地位的基础。与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个体相比,拥有较高社会经济地位的个体在与周围群体进行社会比较时更有优势,进而在对自身的主观社会地位评估时相对较高。可见,主观社会地位体现的是一种心理过程。另外,客观社会经济地位与主观社会地位的评估并非完全一致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802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