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患儿的护理
心动图,心电图,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2方法,3结果,1术前护理,2术后护理
邓曼 蔡本龙 何冬琴 李涛(十堰市太和医院儿科Ⅱ病区 湖北 十堰 442008)
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是一种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多单独存在,亦可与其他畸形合并存在[1]。1988年Lock等[2]首次应用双面伞关闭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1994年Sideris等[3]报道纽扣式补片法封堵VSD,但上述方法由于操作复杂、并发症多均未获推广应用。1998年后 Amplatzer肌部和膜周部VSD封堵装置相继研制成功并应用于临床[4-5],尤其是2002年以来国内在 Amplatzer VSD封堵器的基础上对封堵器进行了改进和完善,VSD介入治疗在我国得以迅速发展。将我科从2015年1月1日 至2016年12月31日期间的44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患儿成功地进行了经皮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治疗效果良好。现将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于我院行经皮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室间隔缺损的患儿有44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68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