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前沿》 > 2019年第8期
编号:1560701
国内外微出血研究现况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月5日 医药前沿 2019年第8期
皮质,血管,信号,研究背景,CMBs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及发生机制,CMBs的检测方法及影响因素,CMBs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及研究方向,CMBs国内外研究共识,CMBs的临床意义与临床决策,结论
     吴绍怡 沈比先, 许首英

    (1广东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 广东 湛江 524019)

    (2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 广东 深圳 518000)

    1.研究背景

    CMBs的释义:微出血(Microbleeds)初步得到国内外共识是在2009年,Greenberg SM[1]在《Lancet》发表《CMBs的检测和解读指南》。目前CMBs也被怀疑发生在关节、肾脏或其它组织中,但大多数文献只涉及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CMBs的临床定义为脑内微小血管病变所致,以微量出血为主要特征的脑实质亚临床损害(目前认为在脑干部位也可有急性表现)。国外的影像定义为各种MRI序列出现的圆形低信号的定义明确的病灶,排除较大的血肿或出血、特定的继发性出血原因,以及非出血性信号缺失的其它原因。我国根据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最新标准[2],把CMBs影像定义为在T2*加权梯度回波序列(T2*GRE序列)和其它对磁化效应敏感的序列显示出以下变化:①小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清楚、均质性的信号缺失灶;②直径2~5mm,最大不超过10mm;③病灶为脑实质围绕;④T2*GRE序列上显示“晕染效应(blooming effect)”;⑤相应部位的T1、T2序列上没有显示出高信号;⑥与其它类似情况鉴别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01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