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前沿》 > 2019年第10期
编号:1534418
超短波在TMD治疗中的作用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月5日 医药前沿 2019年第10期
偶极子,下颌,超短波在治疗疾病中的机制,超短波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中的应用,1单纯超短波治疗,2超短波与其他物理疗法联合应用,3超短波与针刺联合应用,4超短波与药物联合应用,结语
     章慧

    (徐州医科大学 江苏 徐州 221004)

    1.超短波在治疗疾病中的机制

    超短波的电流为30~300MHZ,波长为10~1m,因其频率比低中频电流更高,所以更易进入人体。治疗时可不接触人体,可以通过介质作用于人体,构成电容[1]。超短波疗法以电容场法进行治疗,治疗时人体作为介质置于两个电容电极之间的电容场中,人体内电介质的无极分子被极化成偶极子,偶极子随着电磁波振荡发生高速旋转,产生位移电流。偶极子之间以及与周围媒介间的摩擦引起能量损耗,为介质损耗,能量转换为热能。电解质在电容场中电离为离子,产生传导电流、欧姆损耗。从而产生不同程度的热效应。因而超短波具有改善血液循环、镇痛、消炎、降低肌张力等作用。超短波的非热效应也起到控制早期炎症,促进神经纤维,肉芽组织再生加速,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等作用。因为小剂量作用于人体,在组织温度不高,没有温热感的前提下,组织仍然有离子,偶极子的高速移动,偶极子和胶体粒子的旋转,与高频电磁波的谐振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95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