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例缺血性肠病临床特征及护理分析
肠系膜,房颤,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2研究内容,结果,1一般情况,2基础疾病,3临床表现,4治疗与转归,讨论,1发病原因和发病年龄,2临床表现,3治疗与预后,4护理,结论
王艳丽 连滨静(广西南宁市第三人民医院消化科 广西 南宁 530003)
缺血性肠病是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组因小肠、结肠血液供应不足导致的不同程度的肠壁局部组织坏死并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的器质性疾病,可分为急性肠系膜缺血(AMI)、慢性肠系膜缺血(CMI)及缺血性结肠炎(IC)[1],早期诊断困难,误诊率高达63.4%[2],是临床严重的急腹症之一。本文回顾39例缺血性肠病病例,对缺血性肠病的临床表现、诊疗方法及护理进行总结,旨在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8年3月诊治的39例缺血性肠病病例,均腹部超声、CT、电子结肠镜或手术确诊。
1.2 研究内容
①一般情况;②基础疾病;③临床表现;④辅助检查:血常规、大便常规、电子结肠镜、B超、CT等检查;⑤治疗与预后;⑥护理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85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