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论治,肝肾,中医认识类风湿关节炎病因病机,中医内治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1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论治,2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实验研究,中医外治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小结与展望
赵晓倩 汪悦(通讯作者)(1南京中医药大学 江苏 南京 210029)
(2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风湿科 江苏 南京 210029)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临床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之一,其特征性表现为长期对称性手三区关节的肿痛,病理学本质是关节滑膜的炎症、增生。进一步发展造成关节软骨、软骨下骨的侵蚀性损害,最终可使关节畸形、功能丧失[1]。根据相关流行病学调查,RA在中国约有500万患者,发病率为0.42%,其致残率高,患者经济及心理负担重[2]。西医治疗RA主要通过非甾体类抗炎药、糖皮质激素早期控制症状,选择性使用慢作用抗风湿药、免疫抑制剂、植物药、生物制剂达到减慢疾病进展的目的[3]。虽然这种疗效是国际公认的,但长期的副作用大。中医药治疗RA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优势明显,现笔者将近年来相关研究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如下。
1.中医认识类风湿关节炎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RA属于《内经》中记载的“痹证”类别,根据其临床表现,也可类同于“历节”“鹤膝风”等。《素问·痹论》详细介绍了形成“痹证”的外部条件:“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而《灵枢·百病始生》载:“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又有王肯堂《证治准绳》曰“痹病有风、有湿、有寒、有热……皆标也,肾虚本也”。意在说明痹证以风湿、寒湿、湿热为标,而正气亏虚,腠理不密为其本。其后《丹溪心法》载本病“大率有痰、风热、风湿、血虚”之别,林佩琴之《类证治裁》曰:“诸痹……良由营卫先虚,腠理不密,风寒湿乘虚内袭,正气为邪所阻,不能宣行,因而留滞,气血凝涩,久而成痹”,分别将“痰”“瘀”列为痹证发生的重要病理因素。
现代医家加深了对痰瘀致病的认识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97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