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原位肝移植术后肝动脉狭窄的护理要点
转氨酶,造影,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2方法,3结果,1肝动脉狭窄的临床表现和病情观察,2术前护理,3术后护理,4出院,小结
徐祁新 马玲(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器官移植病区 广东 广州 510000)
近年来,肝移植已逐渐成为治疗终末期肝病的首选手段。文献报道,原位肝移植术后肝动脉狭窄的发生率为5%-11%,严重的肝动脉狭窄可导致肝动脉血栓形成,30%患者可继发移植肝功能衰竭,甚至死亡。血管内介入治疗是治疗肝移植术后肝动脉狭窄的首选方法,95%以上患者可避免肝动脉血栓形成[1,2]。我院2017年3月—2019年12月进行的682例原位肝移植中术后6例发现肝动脉狭窄,笔者对其围手术期护理的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现将护理要点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6~51岁,本组5发生肝动脉狭窄的时间发生在肝移植术后1~3个月,1例肝动脉狭窄发生肝移植术后10个月。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示: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胆红素等升高,超声疑为肝动脉狭窄。经CT血管成像(CT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肝动脉造影证实,确诊为肝动脉狭窄。
1.2 方法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明确诊断,患者仰卧DSA手术床,常规消毒,选择右侧股动脉为穿刺点,局麻穿刺成功后,置入5F血管鞘。经鞘管引入5F-RH导管和黑泥鳅导丝,行腹腔干开口、肝总动脉、移植肝动脉造影明确狭窄位置及狭窄程度,有无血栓形成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51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