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后抑郁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脑源,介素,细胞因子,炎性细胞因子与卒中后抑郁的关系,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卒中后抑郁的关系,神经解剖与卒中后抑郁的关系,其他与卒中后抑郁相关的因素,小结
贾列 贾龙斌(通讯作者)(1 长治医学院 山西 晋城 048000)
(2 晋城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山西 晋城 048000)
脑卒中后抑郁(PSD)是指脑卒中后的患者出现的抑郁症,该病属于继发性抑郁中的一种,是一种精神疾病。在脑卒中的患者之中,大约有32%的患者合并卒中后抑郁[1],这其中又以老年患者居多。这些患者主要表现为心境低落、情绪下降,具体来说就是患者会出现对任何事情都丧失兴趣,且随时随地出现焦虑不安,对生活充满绝望,甚至有患者出现自杀观念等。根据调查研究显示,近年来卒中后抑郁的患者数量逐年上升,这些卒中后抑郁的患者,不仅拒绝配合医生的康复治疗,而且出现轻生、自残等不良动机,这不仅会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而且给患者家属及社会带来巨大的压力。
对于卒中后抑郁的发病机制到目前为止尚无明确的结论,而且近年来针对此发病机制的研究越来越多,结合当前的研究结果可以总结出,卒中后抑郁是生物学因素和社会心理学因素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疾病,目前已经证明了与该病发生相关的因素有以下几种,包括海马神经发生、神经递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炎性细胞因子、雌激素等[2]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23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