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前沿》 > 2020年第29期
编号:1274174
肿瘤标志物在肺癌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2020年12月4日 医药前沿 2020年第29期
微卫星,免疫系统,引言,程序化死亡因子受体(PD-L1),肿瘤突变负荷(TMB),DNA错配修复(DMMR),微卫星高度不稳定性(MSI),循环肿瘤DNA(CTDNA),小结
     蒋永容

    (中国人民解放军63790 部队医院 四川 西昌 615000)

    引言

    免疫系统在肿瘤的监视和清除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肺癌的免疫治疗包括细胞免疫疗法、肿瘤个性化疫苗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三大类,肿瘤免疫治疗可显著降低毒副反应,且能获得较高的治疗疗效,成为代替放、化疗治疗的高效方案,为治愈肿瘤开辟了新途径[1]。但是,免疫治疗仍在不断发展中,其治疗有效性以及安全性问题仍是限制临床大范围应用的关键。如何通过有效的肿瘤生物标志物来选择优势人群及逆转免疫治疗原发耐药来提升抑制剂单药治疗应答率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选取肿瘤生物标志物实时监测免疫治疗状态,实现对免疫治疗疗效及预后的评估也是研究的热门。基于此,本文对临床常用的肺癌免疫治疗肿瘤生物标志物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同行业学者提供参考。

    1.程序化死亡因子受体(PD-L1)

    机体的免疫系统在正常状态下能实现对肿瘤微环境中的肿瘤细胞识别与消灭的效果,但是肿瘤细胞也会产生相应的应对措施,其可以结合T 细胞表面抑制免疫反应的蛋白相,减弱甚至消除其正常肿瘤细胞杀灭能力,不被机体免疫系统发现,从而抑制人体的免疫系统,在抗肿瘤免疫应答阶段能够幸存,而上述肿瘤细胞的特性即为免疫逃逸[2]。而程序性死亡因子/程序化死亡因子受体(PD-1/PD-L1)信号通路是肿瘤免疫逃逸发生的关键通路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37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