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机制与临床护理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概述,1体液免疫因素,2T细胞的异常活化,3T细胞亚群失调和细胞毒作用,4巨核细胞出现异常,治疗方案,1一线治疗,2二线治疗,护理要点,1病情观察,2预防出血,3用药护理,4出院护理,结语
杨晓慧,卞士敏,吕 敏,赵园园,胡丽琴(安徽省立医院南区血液内科 安徽 合肥 230001)
在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它属于血小板减少的一种综合征。同时,细胞免疫也是血小板破坏的一个主要因素。在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进行诊断的过程中,主要以排除性诊断为主,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要想进一步加强对这种疾病的治疗和护理,还要在这种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特点出发,提出新的血小板生成素类似物的治疗方法。因此,本文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机制与临床护理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希望可以给相关的医学人员提供帮助。
1.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概述
由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这种疾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并不常见,所以大部分患者对这种疾病的特点并不是非常了解。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出血性血液病,以无明确诱因的孤立性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减少为主要特点。目前国内尚无基于人口基数的ITP 流行病学数据,国外报道的成人ITP 年发病率为(2 ~10)/10 万[1ˉ2],60岁以上老年人是高发群体,育龄期女性略高于同年龄组男性。该病临床表现变化较大,无症状血小板减少、皮肤黏膜出血、严重内脏出血、致命性颅内出血均可发生。老年患者致命性出血发生风险明显高于年轻患者。
依据病程长短,ITP 分为以下三期。(1)新诊断的ITP:确诊后3 个月以内的患者;(2)持续性ITP:确诊后3 ~12 个月血小板持续减少的患者,包括未自发缓解和停止治疗后不能维持完全缓解的患者;(3)慢性ITP:血小板持续减少超过12 个月的患者。
重症ITP:血小板计数<10×109/L 伴活动性出血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63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