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浊法检测血小板聚集程度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 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心脑血管,血浆,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2方法,4统计学方法,结果,1各组基线资料比较,2随访1年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讨论
吴 琼(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 广东 惠州 516000)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是一种因急性心肌缺血导致的临床综合征,近年来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1]。对ACS 经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的方式是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治疗前后的标准与基石。然而患者经规范抗血小板治疗,但却仍有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这样影响患者的预后,所以需采取合理的方式进行评估[2]。血小板聚集程度是临床中用于反映血小板活性的一项重要指标,但常规方式多需对标本做离心处理,这样使得检测结果常受影响[3]。本研究采用比浊法检测血小板聚集程度,该方式无需对全血标本做离心处理,检测方式还有准确性与可重复性高的优势,能更加准确的反映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4]。本次研究中,探讨了对行PCI 治疗的ACS 患者,借助比浊法的方式检测血小板聚集程度的价值,旨在为改善ACS 患者的预后提供科学的参考借鉴,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2019年1月—2020 年8 月收治的100 例确诊ACS 并接受PCI 治疗的患者,患者中男性56 例,女性44 例,年龄42 ~78 岁,平均年龄(64.15±2.52)岁。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经查体、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ACS[5];②具有PCI 治疗指征,治疗前后均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③患者本人或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研究前1 周内应用相关抗凝药物治疗者;②仅3 个月内接受PCI 治疗者;③存在抗血小板用药禁忌者;④合并肝肾功能不全及恶性肿瘤疾病者;⑤血小板功能异常、血小板计数≤100×109/L、凝血酶原时间≥1.5 倍正常值、红细胞压积<25%或者血红蛋白浓度<100 g/L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17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