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动机-行为理论模式护理在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管理水平,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2方法,3观察指标,4统计学方法,结果,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CSMS总分对比,2两组患者干预前后MUIS-A评分对比,讨论
单丽琼,朱 洁,陈寒雨(常州市德安医院门诊部 江苏 常州 213000)
冠心病是由动脉粥样硬化而引起的冠状动脉堵塞或者狭窄,导致心肌发生缺氧、缺血或者坏死的一种慢性心脏疾病,是老年人群最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类型,临床病死率较高。自2012 年以来,我国冠心病病死率逐年上升,到2016 年,冠心病病死率已达到118.74/10 万,临床防治工作刻不容缓。冠心病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至今尚未完全明确。既往研究证实,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体力活动不足、疾病认知、心理状态等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控制危险因素对改善冠心病患者预后尤为重要。尽管我国对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的管理逐渐重视,但由于老年冠心病患者信息来源有限以及特殊的心理与行为特点,患者自我管理水平较低,对疾病的不确定感较强。疾病不确定感是患者对自身所患疾病以及相关事物如诊疗、症状、病情发展、预后等的一种不确定感受,可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态度以及行为。信息-动机-行为框架模型是健康行为领域中经典的理论模型,通过传递健康信息、挖掘内在动机,从而改变个体行为以及让个体自觉维持健康行。本研究旨在分析信息-动机-行为理论在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运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9 月—2020 年12 月在常州市德安医院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64 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 例。纳入标准:①符合我国心绞痛型冠心病的诊断标准;②年龄≥60 岁;③小学以上文化水平;④意识清楚,有一定的读写能力、理解能力。排除标准:①伴有恶性肿瘤、免疫系统疾病以及其他重大躯体疾病者;②合并认知功能障碍、视听障碍、言语障碍者;③合并精神疾病或正在接受心理治疗者。观察组中男15 例,女17 例;年龄62 ~78 岁,平均年龄(70.14±4.32))岁;病程3 ~11 年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22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