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β-D-葡聚糖和半乳甘露聚糖检测联合痰真菌培养在侵袭性真菌病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阳性率,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2方法,3观察指标,4统计学方法,结果,1G试验,GM试验,痰真菌培养及联合检测结果,2G试验,痰真菌培养及三者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及特异度
田卓英,郭 钦,彭敏颜(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检验科 广东 佛山 528000)
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 IFD)是真菌侵袭人体血液、组织并在其中生长繁殖,进而引起组织、器官的损害或炎症反应等病理生理改变[1],主要感染人群为存在基础疾病、免疫力较低的患者,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抗肿瘤药物、免疫抑制剂、器官移植、激素治疗、插管等侵入性检查和治疗等应用增多,IFD 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2],从而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由于IFD 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被基础疾病覆盖,炎症指标变化不明显,确诊常需侵入性取材,而常因病情难以实施,容易因误诊、漏诊而使患者延误治疗[3]。对IFD 进行早期诊断能给临床治疗工作提供重要条件,有利于及时控制病情,改善患者预后。在检测真菌特异性抗原中,使用的真菌检测手段如:(1,3)-β-D-葡聚糖检测(G 试验)、半乳甘露聚糖(GM 试验)已经成为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指标之一,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用于IFD 的早期快速诊断[4]。本研究旨在探讨G 试验、GM 实验、痰真菌培养联合检测在侵袭性真菌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 月—2020年5 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202 例疑似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住院患者,根据中国侵袭性真菌感染工作组制定的临床诊断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标准[5]和欧洲癌症研究治疗组织及真菌研究组(EORTC/MSG)的诊断标准[6]临床确诊后,将其分为IFD组(n= 56)和非IFD 组(n= 146)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52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