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风湿病与关节炎》 > 2013年第1期
编号:13174070
“风湿病”的病名源流娄(3)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月1日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3年第1期
     3 近30年病名的演变

    3.1 痹 证 上世纪80年代初,中医风湿病研究开始深入。由于历代医家对风湿病的认识不尽相同,加之中医学命名依据的多样性,反映在古医籍中的风湿病的名称繁杂不一。笔者曾组织全国70余位学者对历史上的2000余册中医药文献进行普查,收集到有关风湿病的病名400余个[10],包括一级病名(如痹证、痹病、风湿病等)、二级病名(如五体痹、五脏痹等)和三级病名(如皮痹、脉痹、肌痹等)。有些病名符合疾病的命名原则,有重要临床价值;而有些病名概念不清、内涵不明、界限混淆、歧义较多,最突出的是一病多名或一名多病。历史上也曾有医家力倡统一认识,但由于历史原因终未遂愿。社会及医学发展至今天,理应规范之,而且从规范一级病名开始。由于“痹证”之名来源于《黄帝内经》,尔后唐、宋、元、明、清沿袭下来用其命名者居多,及至中医五版教材《中医内科学》仍沿用“痹证”名称;《实用中医内科学》也以“痹证”之名总揽大多数风湿病类,足见其影响之深远[4,5]。所以把痹证作为一级病名,是沿用历史习惯。1983年9月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分会成立“痹证学组”,以“痹证”命名学术组织。

    3.2 痹 病 痹证学组成立以后,积极开展学术交流。随着中医界再度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对中医病名和疾病诊断标准化的研究日益深入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08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