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风湿病与关节炎》 > 2013年第4期
编号:13168510
五体痹的源流(1)
http://www.100md.com 2013年4月1日 李满意 娄玉钤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 要】 五体痹是按五体部位分类的一组风湿病,包括皮痹、肌痹、脉痹、筋痹、骨痹。这类风湿病有其共同特点,发病部位均为五体组织,是风湿病常见的病变部位。五体痹与西医结缔组织病关系密切,在临床上有着重要的意义。五体痹作为风湿病按五体组织分类的二级病名,对于风湿病的规范化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五体痹;风湿病(痹病);二级病名;中医规范化;源流

    五体痹是皮痹、肌痹、脉痹、筋痹、骨痹的总称,是指病位主要在皮、肌(肉)、脉、筋、骨等五体组织的一类风湿病[1]。五体痹在临床上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历代医家对五体痹重视不够。随着对风湿病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五体痹的重要性,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专门多次对其进行研讨,统一了五体痹的概念、诊疗标准、证候分类、疗效评定标准[2]。本文通过对历代经典文献有关五体痹论述的整理,就五体痹的病因病机、证候特点等源流进行探讨。

    1 五体痹的病名

    五体痹,又称五痹、体痹,是按人的五体组织部位命名的一组风湿病。五体即皮、肌(肉)、脉、筋、骨,是中医解剖学和生理学上的概念,它反映了人体由浅入深的五个不同层次[3]。由于五体是痹病的主要病变部位,故临床有相应的皮痹、肌痹、脉痹、筋痹、骨痹,总称为“五体痹”[4-6]。由于五体相对于脏腑来说部位在外,因此,有人把五体痹称为外痹,最早记载五体痹的文献是《黄帝内经》,在《痹论》《刺节真邪》《长刺节论》《四时刺逆从论》《逆调论》《寒热病》等篇均有涉及。

    《内经》首次根据风寒湿等邪所侵袭的主要部位皮、肌(肉)、脉、筋、骨等分为五体痹,它们在好发季节、病位、证候特征和预后等方面均有很大区

    别[7]。根据病变部位进行分类,是对风湿病分类的一种传统方法,在临床工作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正如清·董西园《医级·杂病·痹》所言:“痹之为病随所着而命名。”宋·严用和主张从五体痹的角度去认识风湿病,其在《济生方·诸痹门·五痹论治》中提到“大率痹病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