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因三候痹的源流及临床意义(1)
三因三候痹的源流及临床意义,风湿病(痹病),“虚邪瘀”理论,二级病名,规范化
【摘 要】 三因三候痹是按证候分类的风湿病,包括正虚痹、邪实痹、痰瘀痹。三因三候痹可以作为风湿病的二级病名。风湿病按证候进行分类论治历史悠久,随着对其认识的深入和学科的发展,将风湿病的病因病机和证候概括为“虚邪瘀”,并将虚、邪、瘀证候分类的风湿病命名为三因三候痹。三因三候痹在临床上有着重要的意义,是对风湿病辨证论治体系的创新,值得我们进一步发展和研究。【关键词】 风湿病(痹病);三因三候痹;“虚邪瘀”理论;二级病名;源流;规范化
三因三候痹是正虚痹、邪实痹、痰瘀痹(瘀血痹、痰浊痹)的总称[1],是按证候分类的一组风湿病。三因三候痹在临床上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有关三因三候痹的文献进行整理和研究,以便能使三因三候痹理论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1 “三因三候痹”病名的确立
三因三候痹,又称三候痹,是按证候分类的风湿病。“三因”是指风湿病的三类病因:“正气亏虚”“外邪侵袭”“痰瘀气滞”,简称“虚邪瘀”。中医风湿病的病因很多,有外感“六淫”,内伤“七情”,还有饮食、劳倦、外伤、瘀血、痰饮等,但概括起来不外“虚邪瘀”三类。对于“虚邪瘀”致痹,早在《内经》中已有论述,如“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等,《素问·痹论》中“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痹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等。之后历代医家多有发挥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18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