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痹的源流及相关历史文献复习(2)
1.1.4 骨痹 《内经》首论寒邪与骨痹关系,《素问·逆调论》曰:“人身有寒,汤火不能热,厚衣不能温,然不冻栗,是为何病?……是人者,素肾气胜,以水为事,太阳气衰,肾脂枯不长,一水不能胜两火。肾者水也,而生于骨,肾不生则髓不能满,故寒甚至骨也。所以不能冻栗者,肝一阳也,心二阳也,肾孤藏也,一水不能胜二火,故不能冻栗,病名曰骨痹。”肾水为寒,肾虚也为寒,且肾主骨,寒为冬季之主气,故《素问·痹论》曰:“以冬遇此者为骨痹”。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进一步曰:“冬遇痹者为骨痹,则骨重不可举,不随而痛。骨痹不已,又遇邪者,则移入于肾。”论述了寒邪伤于骨,为骨痹,合于冬,内舍于肾的特点。明·李中梓《医宗必读》首次提出:“骨痹,即寒痹、痛痹也”,并描述其表现为“痛苦切心,四肢挛急,关节浮肿”,为典型的寒痹的表现,而非骨痹症状。其后《证治汇补》、《张氏医通》也随其说。清·徐镛《医学举要》曰:“骨痹属肾,痛苦切心,四肢挛急,关节浮肿”,所论为寒痹症状。董西园《医级》论曰:“寒伤骨而归肾,则为彻骨痠疼(此为骨痹,即痛痹也,寒胜之候)”。林佩琴《类症治裁》也认为:“骨痹,即寒痹、痛痹也”。把寒痹称为骨痹,但描述是寒痹的症状,说明骨痹是从病位角度来称呼寒痹的,骨痹是寒痹别名之一。但这混淆了五淫痹与五体痹的概念和内容[2,5]。因此,近现代以来,已不主张把寒痹称为骨痹。1.1.5 冷痹 《太平圣惠方》首次论述“腰脚冷痹”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51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