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痹的源流及相关历史文献复习(2)
1.1.4 偏枯 把着痹称为“偏枯”见于《儒门事亲》,其曰:“《内经》曰……‘湿气胜者为着痹’,湿胜则筋脉皮肉受之,故其痹著而不去,肌肉削而著骨;世俗不知,反呼为偏枯。”可以看出,“偏枯”是当时着痹在民间的俗称,以后文献中少见。1.1.5 麻木(麻痹) 把着痹称为“麻木”首见于明·孙一奎《赤水玄珠》,其将著痹与麻木等同,如列有“著痹治剂(麻木同)”,并引经典曰:“经谓湿气胜者为著痹,河间曰:著者,留著其处而不去,或四肢麻木拘挛也。”又曰:“脉浮而缓者属湿为麻痹。”之后明清医家多把着痹称为麻木。如《证治准绳》《顾松园医镜》《医衡》均曰:“着痹者,……世称为麻木不仁之类是也。”《医宗必读》曰:“着痹……今名麻木。”《证治汇补》曰:“着痹者,即今之麻木不仁也。”《张氏医通》曰:“著痹者,……疼痛麻木是也。”把着痹称为麻木,是因为麻木是着痹的主要症状和表现,其实两者是不同的疾病。《冯氏锦囊秘录》在“方脉痛风五痹合参”篇中说着痹“上下脉理滞塞不通,致令肌肉先麻而后木”;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则把麻木与着痹分开来列,其曰:“湿胜为着痹,……而其所统之症,不外麻木,另详麻木条中。”因此,近现代以来,大多数医家已不把着痹称为麻木,多把麻木作为着痹的主要症状来描述。
鉴于前贤所论湿痹病名纷杂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04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