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风湿病与关节炎》 > 2014年第8期
编号:13124350
周翠英教授从肝论治痛风辨证思路(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8月1日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4年第8期
     【摘 要】 周翠英教授根据痛风的发病部位及特点,提出痛风以肝经浊毒稽留为其关键致病因素,涉及脾肾功能失调为要,表明肝在痛风发病中的至关重要作用。

    【关键词】 痛风;肝功能失调;肝经浊毒;周翠英

    doi:10.3969/j.issn.2095-4174.2014.08.013

    痛风(gout)是一种难治愈、易复发的代谢性风湿病,高尿酸血症为其生化基础,反复发作的痛风性关节炎是其主要临床特点,后期常出现痛风石、间质性肾炎、尿酸性尿路结石、关节功能障碍甚至畸形等,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 [1]。痛风常伴有血脂异常、肥胖症、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和动脉硬化等,痛风及高尿酸血症已成为冠心病、高血压、代谢综合征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2-3]。

    痛风归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元·朱丹溪明确提出了“痛风”的病名,《丹溪心法·痛风》篇曰:“痛风者,四肢百节走痛,方书谓之白虎历节证是也,大率有痰、风热、风湿、血虚。”周翠英教授在临床工作中,发现痛风发病不仅与脾肾湿热浊毒有关,且多与浊毒稽留肝经,与肝密切相关,故提出“痛风以肝经浊毒稽留为其关键致病因素,涉及脾肾功能失调为要”。现总结如下。

    1 痛风发病与肝密切相关的临床依据

    1.1 痛风的发病部位与肝密切相关 痛风发病部位以足第一跖趾关节为多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91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