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风湿病与关节炎》 > 2014年第8期
编号:13124304
皮痹的源流及相关历史文献复习(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8月1日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4年第8期
皮痹的源流及相关历史文献复习,五体痹,风湿病(痹病),三级痹病,规范化,虚邪瘀
     【摘 要】 皮痹为五体痹之一,是按病因分类的风湿病三级痹病。历史上对于皮痹相关论述有着丰富的文献记载。通过对历代文献有关皮痹的论述进行整理和研究,包括皮痹的病名、皮痹的病因病机、历代医家对皮痹的论述及皮痹的治疗等,以便更清晰地认识皮痹,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 皮痹;五体痹;风湿病(痹病);三级痹病;源流;规范化;虚邪瘀;文献

    doi:10.3969/j.issn.2095-4174.2014.08.019

    皮痹,病在皮,是以肤冷麻木、浮肿,甚则皮肤变硬、萎缩,关节屈伸不利为主要表现的风湿病。该病多由正虚邪侵,经脉痹阻,皮肤失荣所致[1]。皮为五体之一,五体即指皮、肌(肉)、脉、筋、骨,是中医解剖学上的概念,在人体具有各自不同的作用,如《灵枢·经脉》曰:“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五体反映了人体由浅入深的五个不同层次,而五体组织是风湿病的主要病变部位。五体病变,各自不同,如《灵枢·九针十二原》曰:“皮肉筋脉,各有所处,病各有所宜,各不同形。”明·戴思恭《推求师意》曰:“人身体痛,在外有皮肉脉筋骨之异。”故临床有相应的皮痹、肌痹、脉痹、筋痹、骨痹,即五体痹。皮痹为五体痹之一[2],是风湿病的三级痹病[3-4],在临床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历代文献对皮痹系统论述较少,给后人研究皮痹带来一定困难。本文对有关皮痹的历代文献进行整理和研究,对其理论进行系统梳理。

    1 皮痹的病名

    有关皮痹的论述最早见于《黄帝内经》 ......
1 2 3 4 5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65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