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中医药治疗实验研究进展(1)
【摘 要】 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的概括、总结、分析,从实验对象的造模方法,以及单味中药和复方制剂的抗炎止痛、降低血尿酸作用方面,综述痛风的实验研究进展。认为中药可干预痛风的进展,为临床治疗提供了依据;但由于实验模型不统一,缺乏可比性。【关键词】 痛风;中医药;实验研究;综述
痛风是由于体内嘌呤的物质代谢发生紊乱,尿酸在体内的合成增加或排出减少,造成高尿酸血
症;当血尿酸浓度过高时,尿酸就以钠盐的形式沉积在关节及皮下组织导致的一种疾病。其临床特点是高尿酸血症、痛风石沉积、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特征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累及肾脏,引起痛风性肾病、尿酸性肾结石甚至尿毒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痛风属中医学“痹证”范畴,又名“历节”“白虎历节”。近年来,痛风的治疗在中医药实验研究方面已取得较大进展,笔者从中医的病因病机以及中药对痛风的实验研究进展方面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早在梁代,中医文献即有痛风的记载,梁·陶弘景《名医别录》在论述独活功效时提到:“独活,微温,无毒。主治诸贼风,百节痛风无久新者。”《外台秘要》中有类似痛风病症的描述:“其昼静而夜发,发即彻髓酸疼不歇,其病如虎之啮,故名白虎之病也。”《备急千金要方》也有类似介绍:“热毒从脏腑出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6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