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风湿病与关节炎》 > 2015年第6期
编号:12792920
肠痹的源流及相关历史文献复习(3)
http://www.100md.com 2015年6月1日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5年第6期
     5 肠痹相关问题

    5.1 肠痹与痢后风 两者均有腹泻、肢体关节疼痛等表现。痢后风多因痢后体虚,不善调摄,加之复感外邪,或劳累所致,以腰背酸软无力、疼痛为主要症状。一般是先有肠道症状,后出现肢体关节的症状,病位涉及大肠。出现肢体关节症状后,肠道症状多已消失。肠痹病位则在小肠、大肠,并涉及肺、脾(胃)等脏腑,多为外邪侵袭或素体脾虚,导致大小肠功能失司,经脉痹阻,临床表现除了有腹泻外,还有饮多小便少,气喘、肢体关节疼痛等症状[1]。

    5.2 肠痹与肺痹、心痹关系的探讨 ①肠痹和肺痹:肺与大肠相表里,一脏一腑,关系密切。如《灵枢·经脉》曰:“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通过经脉相互络属构成表里关系。两者在生理上相互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因此,肺痹和肠痹应有一定的联系。两者均为脏腑痹,肺痹为五脏痹之一[11],肠痹为六腑痹之一[3],均可由五淫之邪侵袭而致,也可由五体痹内舍而致。在历代医家中,对肠痹和肺痹关系应用熟练和认识深刻的当属清代医家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所载肠痹医案中有伴随肺部症状的,而在肺痹部分医案中也有伴随大肠症状的;在治疗上善于利用两者的表里关系,如开肺气以治肠痹,认为肠痹是“肺气不开降”所致,故“每治在肺”“肺气化,则便自通”等[12-13]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97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