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风湿病与关节炎》 > 2016年第5期
编号:12833354
秋分(1)
http://www.100md.com 2016年5月1日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6年第5期
     【摘 要】 通过对部分古籍文献及近20年相关的现代文献进行摘录、总结,从痹证的发病节气、防治原理及用药禁忌等方面出发,对秋分防治痹证的原理及治疗方法进行阐述说明。

    【关键词】 痹证;秋分;风湿病;防治

    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侵袭人体,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以肌肉、筋骨、关节等处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红肿热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1]。痹证的发生,与体质的盛衰以及气候条件有关。秋分这一天昼夜相等,处于阴阳相对平分的均衡状态,是由热转寒的过渡期,也是阴阳变化最明显的节气。此时若人体不能适应这种改变而导致阴阳失衡,则很容易引发疾病。风湿病患者素体阳虚,若此时体内阴阳失调,很容易受到风寒等外邪侵袭而发病或原有病情加重。根据秋分阴阳平衡的特点,因体内温热余气尚在,若此时通过药物、贴敷、针灸、熏蒸等疗法可使体内的阳气由疏泄的趋势转为收敛、封藏,这样既可提高自身正气,又可阻止秋分后的寒凉之气侵袭人体,同时达到预防和治疗痹证的目的。故秋分是防治痹证的重要节气。

    1 古籍中有关痹证的记载

    痹证现代医学称之为风湿病。“痹证”一词最早可追溯到《黄帝内经》,《素问·痹论》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2]364即风邪偏重的患者,通常表现为肢体关节酸痛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31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