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风湿病与关节炎》 > 2018年第5期
编号:13305081
应用风湿病“虚邪瘀”理论诊治痛风的体会与探讨(2)
http://www.100md.com 2018年5月1日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8年第5期
     在所有的中西医教科书中,“痛风发作”一语均被定义为关节红肿热痛或关节肿痛(即西医的痛风性关节炎)。这一定义抓住了患者当下的主要痛苦,因为患者多描述其疼痛是彻骨的、难以忍受的。然而,湿浊痰瘀聚于关节多疼痛剧烈而被重视;聚于其他组织内则机体当时多无明显反应,不被重视,而久之则危害严重。如聚于肾脏,当时多不为人知,日久聚多,使肾脏的升清降浊功能下降更明显,并渐出现夜尿增多等更多的肾虚表现,久之可影响其整个的主水功能甚至其主藏精、主脏腑气化、主纳气等功能,临床情况更为复杂,使治疗难上加难,甚至威胁生命。聚于不同的组织,久之则引发不同的严重后果。因此,本病的发生发展是有一定隐匿性的,即使痛风发作的间期,“虚邪瘀”仍持续存在。然而,不少在发作间期的患者,自觉已无任何痛苦,只是血尿酸高,往往就放弃治疗或治疗的依从性很差。其实,此时患者肾虚即升清降浊功能不足毫无改善,血中无形之湿浊持续存在,湿浊仍在持续缓慢向肾脏等组织聚积成痰渐成瘀。故而,痛风易反复发作,且在反复发作中痰瘀加重。为了提高发作间期治疗的依从性,我们经常形象的对患者讲:痛风发于关节,是“伤人的明刀”,“轰轰烈烈的疼痛”但不要人命;发于肾脏等,是“杀人的暗箭”,“沉默无语的静悄悄发展”但慢慢会要

    人命。

    为了更直观的理解痛风的病因病机,我们参考风湿病患者基本病因病机模式图[1]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13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