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行痹的源流及历史文献复习(1)
【摘 要】 经行痹为特殊痹之一,是按特征分类的风湿病三级痹病。历史上对于经行痹的相关论述较少,且不系统,通过对经行痹有关历代文献的整理和研究,以便能更清晰地认识经行痹,更好地应用于临床。经行痹在临床上有着重要的意义,是对风湿病的丰富和发展,值得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风湿病(痹病);经行痹;经前期综合征;特殊痹;三级痹病;源流;规范化;虚邪瘀
经行痹又称经行身痛,是指每次经行或经行前后的妇女出现身体疼痛的痹病。其特点是身痛每随月经周期而发,经净后逐渐减轻,严重者则经净数日仍身痛不止。因此,经行痹是从疾病特定发病时间命名的风湿病,为特殊痹之一[1],是风湿病的三级痹病[2-3]。经行痹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但历代医家对其系统论述较少。为了正确认识经行痹,以便于临床准确运用,本文对经行痹的源流及历史文献进行复习和整理。
1 经行痹的病名
古代医籍中虽无“经行痹”之名,但对其多有论述,多以经行腰痛、经行身体疼痛及经行肢体关节疼痛等表现进行描述。如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曰:“月水至则腰脊痛。”宋·齐仲甫《女科百问》首先论述“经行身痛”。《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陈素庵妇科补解》《张氏医通》《医宗金鉴》《类证治裁》等也论有本病。现代娄玉钤首先提出“经行痹”之名[4]。
1.1 经行腰痛 《针灸甲乙经》最早有相关记载,其曰:“月水至则腰脊痛。”宋·王怀隐《太平圣惠方》曰:“……月水不利也,当患小腹引腰痛。”《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曰:“经候不行,或断续不定,……腰胯重疼攻刺。”《女科百问》曰:“血气与风冷相击,所以经欲行而腰痛也。”严用和《济生方》曰:“或月事将行,预先作痛,……或连腰胁,或引背膂。”《证治准绳》等后世医家对此也多有论述。
1.2 经行身痛 《女科百问》最早明确提出经行身痛,其曰:“经水欲行,先身体痛。”《万病回春》《证治准绳》《济阴纲目》《简明医彀》《张氏医通》《女科精要》《女科指掌》等后世医家多从其说。
1.3 经行痹 经行痹之名首见于娄玉钤《中国风湿病学》,其将女子经行或经行前后出现身体疼痛的痹病称为经行痹,确立经行痹的定义,完善其理法方药,并将其归为特殊痹范畴[4]。其后,经行痹之名多被采用[5]。
2 经行痹的病因病机
经行痹多由素体虚弱,经期卫外不固,风寒之邪乘虚侵袭;或气血亏虚,筋脉失养;或气滞血瘀,经络痹阻,不通则痛,而致病。
2.1 外邪侵袭 久居寒湿之地,寒濕侵袭,或感受风寒湿等邪,滞留于经脉、关节,血为寒湿凝滞,经行时气血下注冲任,因寒凝血瘀,经脉阻滞,以致气血不通而身痛。如《太平圣惠方》曰:“风冷客于胞内,损伤冲任之脉,……月水不利也,当患小腹引腰痛。”宋代《圣济总录》曰:“风冷所乘,致气脉不顺,所下不调,或前或后,或多或少,风冷之气,与月事相击,故因所下而腰背拘强脐腹刺痛也。”《太平惠民合剂局方》曰:“或月水当行,失于调摄,伤动胞络,阴阳不阳壅燥,下脏邪冷结伏,致……脚膝疼重,举动少力。”“或劳伤冲任,内积风冷,……月水将行,腰腿重疼。”宋·杨倓《杨氏家藏方》曰:“冲任脉虚,风寒客搏,气结凝滞,每经候将行脐腹先作撮痛,……攻注腰脚疼重。”《女科百问》曰:“或风冷之气,客于胞络,损伤冲任之脉,及手太阳手太阴之经,故月水将下之际,血气与风冷相击,所以经欲行而腰痛也。”明·朱橚《普济方》引《仁存方》曰:“妇人血风冷,月水不调,攻刺脐腹腰腿疼痛。”陈文昭《陈素庵妇科补解》认为本病“此由外邪乘虚而入,或寒邪,或风冷,内伤冲任,外伤皮毛,以致周身疼痛”。龚廷贤《万病回春》曰:“经行身痛麻痹、寒热头疼者,乃触经感冒也。”
2.2 气血亏虚 素体血虚,或久病大病失血未复,致气血两虚,经行时,阴血下注胞中,气随血下,经脉气血愈显不足,肢体筋脉失养,不荣则痛,而致本病。如《太平圣惠方》曰:“由劳伤血气,致冷体虚,……月水不利也,当患小腹引腰痛。”《圣济总录》曰:“妇人虚劳,月水不利,百节酸痛。”“若冲任气虚,为风冷所乘,致气脉不顺,所下不调,或前或后,或多或少,风冷之气,与月事相击,故因所下而腰背拘强脐腹刺痛也。”“室女禀受怯弱,月水不调,或来或止,身体疼痛。”《太平惠民合剂局方》曰:“妇人血热气虚,经候涩滞不通,致使血聚,肢体麻木,……浑身痛倦。”“妇人血脏虚竭,或积瘀血,经候不行;或断续不定,……腰胯重疼。”《杨氏家藏方》曰:“冲任脉虚,风寒客搏,气结凝滞,每经候将行,……攻注腰脚疼重。”“冲任气虚,经脉不调,或多或少,腰疼腹痛。”“或外亏卫气之充养,内乏营血之灌溉,血气不足,经候欲行,身体先痛也。”清·张璐《张氏医通》曰:“经候欲行,身体先痛,气血不足也。”冯兆张《女科精要》曰:“经行体痛者,……若外亏卫气之充养,内乏荣血之灌溉,故经行身痛也;……血海不足,有时至而周身之血亦伤,故欲行而身体先痛也。”徐大椿《女科指要》曰:“营卫两虚,外邪留恋而内干冲任,故必恶寒身痛然后经行。”
2.3 瘀血气滞 情志不遂、七情郁结等可致气滞瘀血,血气不调,月水滞涩;或经候涩滞不通,致使血聚,不通则痛,而致本病。如《太平圣惠方》曰:“……月水不利也,当患小腹引腰痛,气滞上攻胸膈也。”《圣济总录》曰:“妇人血气不调,月水滞涩,身体麻痹瘙痒疼痛,……背脊拘急,骨间酸痛。”“室女经络凝滞,攻腹疼痛,肢体烦热,骨节酸倦。”《太平惠民合剂局方》曰:“妇人血热气虚,经候涩滞不通,致使血聚,肢体麻木,……浑身痛倦。”“妇人血脏虚竭,或积瘀血,经候不行;或断续不定,……腰胯重疼。”《杨氏家藏方》曰:“气结凝滞,每经候将行脐腹先作撮痛,……攻注腰脚疼重。”《女科百问》曰:“血风虚,经候涩滞,经脉不通,四肢麻木,肌体浑身疼痛。”《万病回春》曰:“经行着气,作心腹腰胁疼痛者,乃瘀血也。”《张氏医通》曰:“经水将来,腰疼腹痛,乃郁滞有瘀血。”“若郁怒则气逆,气逆则血滞于腰腿心腹背肋之间,遇经行时则痛而重。”《女科指要》曰:“邪郁经府,经久不解而气虚邪陷,故寒热经少体瘦肢节疼痛焉。其原始于任劳多郁,伤气滞血而邪得留恋不解耳。”, http://www.100md.com(李满意 刘红艳 娄玉钤)
【关键词】 风湿病(痹病);经行痹;经前期综合征;特殊痹;三级痹病;源流;规范化;虚邪瘀
经行痹又称经行身痛,是指每次经行或经行前后的妇女出现身体疼痛的痹病。其特点是身痛每随月经周期而发,经净后逐渐减轻,严重者则经净数日仍身痛不止。因此,经行痹是从疾病特定发病时间命名的风湿病,为特殊痹之一[1],是风湿病的三级痹病[2-3]。经行痹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但历代医家对其系统论述较少。为了正确认识经行痹,以便于临床准确运用,本文对经行痹的源流及历史文献进行复习和整理。
1 经行痹的病名
古代医籍中虽无“经行痹”之名,但对其多有论述,多以经行腰痛、经行身体疼痛及经行肢体关节疼痛等表现进行描述。如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曰:“月水至则腰脊痛。”宋·齐仲甫《女科百问》首先论述“经行身痛”。《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陈素庵妇科补解》《张氏医通》《医宗金鉴》《类证治裁》等也论有本病。现代娄玉钤首先提出“经行痹”之名[4]。
1.1 经行腰痛 《针灸甲乙经》最早有相关记载,其曰:“月水至则腰脊痛。”宋·王怀隐《太平圣惠方》曰:“……月水不利也,当患小腹引腰痛。”《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曰:“经候不行,或断续不定,……腰胯重疼攻刺。”《女科百问》曰:“血气与风冷相击,所以经欲行而腰痛也。”严用和《济生方》曰:“或月事将行,预先作痛,……或连腰胁,或引背膂。”《证治准绳》等后世医家对此也多有论述。
1.2 经行身痛 《女科百问》最早明确提出经行身痛,其曰:“经水欲行,先身体痛。”《万病回春》《证治准绳》《济阴纲目》《简明医彀》《张氏医通》《女科精要》《女科指掌》等后世医家多从其说。
1.3 经行痹 经行痹之名首见于娄玉钤《中国风湿病学》,其将女子经行或经行前后出现身体疼痛的痹病称为经行痹,确立经行痹的定义,完善其理法方药,并将其归为特殊痹范畴[4]。其后,经行痹之名多被采用[5]。
2 经行痹的病因病机
经行痹多由素体虚弱,经期卫外不固,风寒之邪乘虚侵袭;或气血亏虚,筋脉失养;或气滞血瘀,经络痹阻,不通则痛,而致病。
2.1 外邪侵袭 久居寒湿之地,寒濕侵袭,或感受风寒湿等邪,滞留于经脉、关节,血为寒湿凝滞,经行时气血下注冲任,因寒凝血瘀,经脉阻滞,以致气血不通而身痛。如《太平圣惠方》曰:“风冷客于胞内,损伤冲任之脉,……月水不利也,当患小腹引腰痛。”宋代《圣济总录》曰:“风冷所乘,致气脉不顺,所下不调,或前或后,或多或少,风冷之气,与月事相击,故因所下而腰背拘强脐腹刺痛也。”《太平惠民合剂局方》曰:“或月水当行,失于调摄,伤动胞络,阴阳不阳壅燥,下脏邪冷结伏,致……脚膝疼重,举动少力。”“或劳伤冲任,内积风冷,……月水将行,腰腿重疼。”宋·杨倓《杨氏家藏方》曰:“冲任脉虚,风寒客搏,气结凝滞,每经候将行脐腹先作撮痛,……攻注腰脚疼重。”《女科百问》曰:“或风冷之气,客于胞络,损伤冲任之脉,及手太阳手太阴之经,故月水将下之际,血气与风冷相击,所以经欲行而腰痛也。”明·朱橚《普济方》引《仁存方》曰:“妇人血风冷,月水不调,攻刺脐腹腰腿疼痛。”陈文昭《陈素庵妇科补解》认为本病“此由外邪乘虚而入,或寒邪,或风冷,内伤冲任,外伤皮毛,以致周身疼痛”。龚廷贤《万病回春》曰:“经行身痛麻痹、寒热头疼者,乃触经感冒也。”
2.2 气血亏虚 素体血虚,或久病大病失血未复,致气血两虚,经行时,阴血下注胞中,气随血下,经脉气血愈显不足,肢体筋脉失养,不荣则痛,而致本病。如《太平圣惠方》曰:“由劳伤血气,致冷体虚,……月水不利也,当患小腹引腰痛。”《圣济总录》曰:“妇人虚劳,月水不利,百节酸痛。”“若冲任气虚,为风冷所乘,致气脉不顺,所下不调,或前或后,或多或少,风冷之气,与月事相击,故因所下而腰背拘强脐腹刺痛也。”“室女禀受怯弱,月水不调,或来或止,身体疼痛。”《太平惠民合剂局方》曰:“妇人血热气虚,经候涩滞不通,致使血聚,肢体麻木,……浑身痛倦。”“妇人血脏虚竭,或积瘀血,经候不行;或断续不定,……腰胯重疼。”《杨氏家藏方》曰:“冲任脉虚,风寒客搏,气结凝滞,每经候将行,……攻注腰脚疼重。”“冲任气虚,经脉不调,或多或少,腰疼腹痛。”“或外亏卫气之充养,内乏营血之灌溉,血气不足,经候欲行,身体先痛也。”清·张璐《张氏医通》曰:“经候欲行,身体先痛,气血不足也。”冯兆张《女科精要》曰:“经行体痛者,……若外亏卫气之充养,内乏荣血之灌溉,故经行身痛也;……血海不足,有时至而周身之血亦伤,故欲行而身体先痛也。”徐大椿《女科指要》曰:“营卫两虚,外邪留恋而内干冲任,故必恶寒身痛然后经行。”
2.3 瘀血气滞 情志不遂、七情郁结等可致气滞瘀血,血气不调,月水滞涩;或经候涩滞不通,致使血聚,不通则痛,而致本病。如《太平圣惠方》曰:“……月水不利也,当患小腹引腰痛,气滞上攻胸膈也。”《圣济总录》曰:“妇人血气不调,月水滞涩,身体麻痹瘙痒疼痛,……背脊拘急,骨间酸痛。”“室女经络凝滞,攻腹疼痛,肢体烦热,骨节酸倦。”《太平惠民合剂局方》曰:“妇人血热气虚,经候涩滞不通,致使血聚,肢体麻木,……浑身痛倦。”“妇人血脏虚竭,或积瘀血,经候不行;或断续不定,……腰胯重疼。”《杨氏家藏方》曰:“气结凝滞,每经候将行脐腹先作撮痛,……攻注腰脚疼重。”《女科百问》曰:“血风虚,经候涩滞,经脉不通,四肢麻木,肌体浑身疼痛。”《万病回春》曰:“经行着气,作心腹腰胁疼痛者,乃瘀血也。”《张氏医通》曰:“经水将来,腰疼腹痛,乃郁滞有瘀血。”“若郁怒则气逆,气逆则血滞于腰腿心腹背肋之间,遇经行时则痛而重。”《女科指要》曰:“邪郁经府,经久不解而气虚邪陷,故寒热经少体瘦肢节疼痛焉。其原始于任劳多郁,伤气滞血而邪得留恋不解耳。”, http://www.100md.com(李满意 刘红艳 娄玉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