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风湿病与关节炎》 > 2019年第7期
编号:13367778
大偻的源流及临床意义(3)
http://www.100md.com 2019年7月1日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9年第7期
     5 大偻的临床意义

    焦树德提出“大偻”之名,虽并非首创,却是首次将“大偻”与强直性脊柱炎联系起来。焦树德结合自身临床经验,确立了“大偻”的定义、病机和证型、方药,完善其理法方药,形成了大偻的理论体系。大偻理论来源于临床,又用以指导临床,有效地解决了临床实际问题。强直性脊柱炎中医痹病中无类似病名,而大偻的提出完善了中医风湿病种。“大偻”一名的提出,是对中医临床风湿学的重要贡献。焦树德提出“大偻”的新病名和诊治规律、有效方药,并主张把强直性脊柱炎归到大偻中研究,具有发展和创新意义。

    大偻作为“病情深重、脊柱弯曲、背俯”之痹病,已成为共识,这类痹病在临床上也较为常见,其中又以强直性脊柱炎最为常见,当然,其他风湿病如肥大性脊柱炎、银屑病关节炎等也会出现此类症状。但强直性脊柱炎最为典型,是大偻的代表,故焦树德把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病名称为大偻。但是根据大偻所描述的症状特点,以变形的“偻”为主,因此,大偻多指脊柱弯曲、背俯的强直性脊柱炎。笔者建议,大偻可作为已变形“脊柱弯曲、背俯”的晚期强直性脊柱炎名称;而以脊痹作为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病名更有临床意义[8]。

    6 大偻相关问题

    6.1 大偻与脊痹 两者均可出现脊部疼痛、弯曲等症状。大偻具有病情深重、脊柱弯曲、背俯等主要特点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98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