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伤痹的源流及临床意义(2)
4 关于损伤痹的论述4.1 历代医家对损伤痹的论述 中医历代文献中无“损伤痹”之名,但早在《黄帝内经》中已有相关论述。如《灵枢·贼风》云:“此皆尝有所伤于湿气,藏于血脉之中,分肉之间,久留而不去;若有所堕坠,恶血在内而不去。卒然喜怒不节,饮食不适,寒温不时,腠理闭而不通。其开而遇风寒,则血气凝结,与故邪相袭,则为寒痹。其有热则汗出,汗出则受风,虽不遇贼风邪气,必有因加而发焉。”指出平素为湿邪所伤,不能及时排除而潜伏在血脉之中和分肉之间,长久只留在体内;或者因为跌仆、堕坠,致瘀血留积在体内。再加上突然发生情志的变化,或饮食不当,或气候变化等,再遇风寒就会发生痹病。有的因热而汗出,虽然未受到贼风邪气的侵袭,但是因为体内有留邪,也会使人发生痹病。《诸病源候论》在“腕伤病诸候”列有“被损久瘀血候”,曰:“此为被损伤,仍为风冷搏,故令血瘀结在内,久不瘥也。”唐·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用论有骨伤及其损伤痹。《圣济总录》在“伤折门”论有“伤折统论”涉及本病,曰:“脉者血之腑,血行脉中,贯于肉理,环周一身,因其肌体外固,经隧内通,乃能流注,不失其常。若因伤折,内动经络,血行之道,不得宣通,瘀积不散,则为肿为痛。”“人之一身,血荣气卫,循环无穷,或筋肉骨节,误致伤折,则血气瘀滞疼痛。“凡打扑损伤,或为他物所击,或乘高坠下,致伤手足腰背等处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22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