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风湿病与关节炎》 > 2019年第12期
编号:13436818
痛风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1)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2月1日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9年第12期
痛风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中醫治疗,综述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日常饮食和居住环境改变,痛风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年龄低龄化。痛风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西医治疗方案不成熟,大多有一定的不良反应,患者不能长期耐受。中医治疗不仅能有效控制急性期的临床症状,减缓并发症的发生时限,并且较西药不良反应少,价格低廉,患者易于接受,能够坚持治疗。现对痛风的中医治疗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及科研提供依据和思路。

    【关键词】 痛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中醫治疗;综述

    痛风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发病的生化基础为高尿酸血症,当血尿酸的浓度大于肾脏排泄能力时,便会形成尿酸盐,沉积在人体结缔组织内,引发急性炎症。首发多为第一跖趾关节,出现红肿热痛明显,呈刀割样、虫蚀样疼痛,夜间疼痛剧烈。日久可造成关节骨质破坏、关节周围组织纤维增生等改变,继而引起关节畸形及功能活动障碍。我国痛风发病率为1%~3%[1],高尿酸血症发病率为8.4%[2]。血尿酸长期高于正常范围可增加心脑血管病的风险[3]。有临床试验表明,高尿酸血症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4-5],187例痛风患者中,46.52%患有高血压[6]。同时,高尿酸血症患者2型糖尿病患病率较正常对照组高,并与脂代谢也存在相关关系[7]。尿酸盐结晶最终沉积到肾脏形成痛风肾,十分难治。有数据显示,高尿酸血症患者同时患慢性肾脏疾病的风险是正常患者的2.14倍[8] ......
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34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