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风湿病与关节炎》 > 202008
编号:13824281
中西医治疗痛风性肾病的研究进展(1)
http://www.100md.com 2020年8月1日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008
中西医治疗痛风性肾病的研究进展,发病机制,临床治疗,效果评估,综述
     【摘 要】 通过查阅整理近年国内外痛风性肾病相关的文献期刊,全面了解痛风性肾病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目前,西医在尿液、血浆、肾组织中均发现了可能引起痛风性肾病的多种标志物,可供未来进一步探索。痛风性肾病的治疗仍缺乏特效药,以对症治疗、兼顾并发症治疗为主要原则,联合用药更能提高有效率;中医对痛风性肾病病因病机的认识较为统一,本虚标实被历代医家所认可,治疗上多分期分型论治相结合,不少医著中对痛风所引起的肾病有所论述,值得深入挖掘。

    【关键词】 痛风性肾病;中西医治疗;发病机制;临床治疗;效果评估;综述

    痛风性肾病(gouty nephropathy,GN)是指由于过高浓度的尿酸滞留在小管或肾间质形成结晶所致的肾脏损害。痛风在19世纪中期已被认为是慢性肾病的原因之一,在降低尿酸水平的治疗方法出现之前,痛风患者中常出现终末期肾病[1]。高尿酸血症与肾脏疾病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密,不仅是慢性肾脏疾病新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促进其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2]。笔者整理了近年来中西医对于GN发病机制的认识、临床治疗及相关实验研究,综述如下。

    1 发病机制

    1.1 西医发病机制 现在普遍认为,GN的发病与高尿酸血症及尿酸盐结晶在体内沉积关系密切,是因为大部分患者的肾小管和肾间质中有尿酸盐结晶 ......
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97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