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风湿病与关节炎》 > 202010
编号:13804098
脉痹的证治(1)
http://www.100md.com 2020年10月1日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010
脉痹的证治,血管炎,五体痹,风湿病(痹病),三级痹病,规范化,虚邪瘀
     【摘 要】 脉痹为五体痹之一,在风湿病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为常见痹病。收集研究历代医家如娄多峰、路志正、焦树德等论治脉痹的经验,结合临床实践,总结出脉痹的病因病机(虚、邪、瘀)和证治方案(辨证分为邪实候:风寒湿阻、湿热痹阻;正虚候:气血亏虚;痰瘀候:气郁血瘀、痰浊瘀阻等,虚邪瘀3候5型),临床应用,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脉痹;血管炎;五体痹;风湿病(痹病);三级痹病;证治;规范化;虚邪瘀

    脉痹,病在脉,是以肢体疼痛、无力,脉搏微弱或无脉为主要表现的风湿病[1]。多由正虚邪侵脉络,血流不畅,甚则凝涩,血脉闭阻所致。脉痹为五體痹之一[2],是风湿病的三级痹病[3-4],在临床上有着重要的意义。脉痹首见于《黄帝内经》,《素问·痹论篇》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以夏遇此者为脉痹。”并指出其症状为“血凝而不流”,脉痹不已,可发展为心痹。《素问·四时刺逆从论篇》指出,本病的病因病机为“阳明有余”。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上又描述了脉痹的症状有“令人萎黄”。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详细描述了“脉极”的临床表现,与脉痹关系密切。宋代《圣济总录》论述了脉痹的理法方药,并载多首脉痹方剂 ......
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68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