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风湿病与关节炎》 > 2024年第3期
编号:1627537
类风湿关节炎的昼夜节律及糖皮质激素时间治疗的研究概述
http://www.100md.com 2024年5月12日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4年第3期
     崔婷 廖令涵 曾朱 周海燕

    【摘 要】 从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症状、促炎细胞因子、糖皮质激素、褪黑素、催乳素的昼夜节律探讨类风湿关节炎的炎症病理机制及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时间。国内外诸多研究表明,类风湿关节炎的炎症反应与夜间褪黑素、催乳素的过度升高及糖皮质激素的相对不足两方面密切相关;早期使用甲氨蝶呤加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可有效缓解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症状及降低疾病活动度,然而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时间一直存在争议。目前,临床以隔日疗法(在隔日早晨一次性给予2 d的皮质类固醇总量)为主,但近年来研究表明,改良释放型糖皮质激素(在22:00定时口服药物,在2:00—3:00释放药物)比常规即刻释放型糖皮质激素具有更好的疗效。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昼夜节律;促炎细胞因子;糖皮质激素;褪黑素;催乳素;综述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

    自身免疫介导的慢性进行性疾病,滑膜是主要靶组织,主要病理特征是持续的滑膜增生和炎症,最终导致关节损伤、软骨破坏和骨侵蚀。早期症状包括全身不适、关节肿胀和压痛以及晨僵[1-2]。RA影响全球0.5%~1.0%的人口,在女性中更为普遍,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显著增加[3]。在亚洲,RA发病率为0.3%~0.5%[4]。RA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避免或减缓90%患者关节损伤的进展,从而预防不可逆的残疾。治疗目标是在6个月内使患者缓解或至少处于低疾病活动度的状态。早期使用甲氨蝶呤加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可改善结局并预防RA相关残疾[5]。

    诸多临床试验研究发现,改良释放型糖皮质激素(在22:00定时口服药物,在2:00—3:00释放药物)比常规即刻释放型糖皮质激素具有更好的疗效。笔者将论述RA的昼夜节律及意义,并从抗炎激素(糖皮质激素)与促炎激素(褪黑素与催乳素)两个方面探讨RA的炎症病理机制。

    1 RA的昼夜节律

    “昼夜节律”是指在不受外界约束的环境中持续24 h的生理周期。哺乳动物节律振荡的控制中心是下丘脑视交叉上核。下丘脑视交叉上核主要是通过视神经接收来自视网膜的信号,并结合视神经和视网膜的功能接受外界的光暗调谐和节奏传递的提示充当身体的主时钟[6]。生物信号和节律发生在一个复杂的网络中,中枢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腺、外周内分泌细胞/组织和免疫系统参与并相互作用。诸多研究表明,在RA中,临床症状、促炎细胞因子、糖皮质激素、褪黑素、催乳素均具有昼夜节律。

    1.1 临床症状 RA的症状往往遵循昼夜节律模式,主要症状如关节疼痛和僵硬通常在早晨最明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334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