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19年第2期
编号:759278
防控输血传播梅毒的筛查技术应用进展
http://www.100md.com 2019年3月17日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第2期
采供血,螺旋体,1输血传播梅毒的风险,2梅毒实验室检测方法,3结语
     庞 栋

    (南宁中心血站,广西 南宁 530003)

    梅毒(Syphilis)作为一种性传播疾病,可经输血传播,临床表现复杂,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每年约有1 200万梅毒的新增病例,其中发展中国家占90%以上,更为重要的是,近30年调查研究发现梅毒与HIV感染风险呈正相关[1-2]。采供血机构通过对献血者进行筛查、血液低温保存、病原体灭活等技术,可防控输血途径传播梅毒风险。本文就采供血机构对经输血途径传播梅毒的防控技术,包括梅毒血清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的实验室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在献血者筛查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1 输血传播梅毒的风险

    输血传播梅毒的首个病例报道于1915年[3],其后世界各国陆续有不少输血传播梅毒的案例报道。由于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对外界的抵抗力脆弱,对冷敏感,通常输注保存于10℃以下、3天以上的血液制品传播风险非常低[4]。在血液供应紧张的欠发达国家地区,血液制品通常未在低温保存3天以上,因此输血传播梅毒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我国现行血小板血液制品通常储存在20~24℃,传播梅毒风险可能更高。此外,近年调查研究发现梅毒与HIV感染风险呈正相关,HIV感染者常合并感染梅毒,故筛查献血者梅毒螺旋体对防止输血传播梅毒非常关键[2,5]。美国采供血机构对经输血途径传播梅毒防控效果显著,1966年后少见输血感染梅毒的案例报道[6],此得益于采供血机构对献血者进行梅毒螺旋体严格筛查,屏蔽了阳性反应献血者,该措施发挥了关键作用。其次,从低危人群中选择无偿献血者、充足的血液供应、血液经冷藏等技术灭活也起到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在亚洲和非洲等欠发达国家和地区梅毒等性传播疾病仍广泛流行,梅毒螺旋体感染的流行率仍达到25%[7],血液安全面临严峻考验。杨楠等[8]对2010—2014年兰州地区献血者进行TP阳性分析,结果TP阳性率为0.49%。余桂华等[9]对2008—2011年云南曲靖地区献血者调查分析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70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