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19年第2期
编号:759302
概念辨类与译法择取——中医术语“气”的英译再思考
http://www.100md.com 2019年7月6日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第2期
所指,意译,音译,1中医语言与科技语言的特征差异,2概念辨类与译法择取,3结语
     郑鸿桥

    (莆田学院,福建 莆田 351100)

    《黄帝内经》为中医典籍始祖,号称“医家之宗”。它的翻译对于传播中华医学具有重大意义。中医理论以“气”概念为核心,以阴阳学说为基础。所以,“气”概念和“阴阳学说”翻译的规范性对《黄帝内经》的翻译有着根本性的意义。通过对《黄帝内经》各英译本的对照梳理,可以发现,作为中医理论的核心概念,“气”一词的翻译经历了21世纪前的意译为主到进入21世纪后的音译为先这一转变。

    由于中医理论的哲学渊源,中医“气”概念集哲学意义和具体所指于一体,产生了与科技语言特征相悖离的模糊性(ambiguity)与多义性(polysemy)。姚振军[1]指出,中医用语标准化程度不高,名词术语的翻译是中医翻译最为混乱的一个方面。笔者选取《黄帝内经》英译本中影响较大、流传较广的李照国译本(下称“李译本”)和吴连胜、吴奇父子译本(下称“吴译本”)(两版皆为全译本),并参考倪毛信(Maoshing Ni)《内经·素问》译本(下称“倪译本”)、文树德(Paul Unschuld)译本以及艾尔萨·威斯(Ilza-Veith)《内经·素问》(前三十四章)译本进行比对研究,发现各译本对“气”一词的概念识解(concept construal)与翻译方法异态纷呈。以“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黄帝内经·素问》之脉要精微论篇)一句当中的“阴气”一词为例,李照国译为Yinqi,倪毛信译为yin qi,吴氏父子译为Yin-energy,IlzaVeith译为the breath of Yin(the female principle in nature),难以统一。再比如,“因于寒,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黄帝内经·素问》之生气通天论篇)一句当中的“神气”一词指道家所谓存养于人体内的精纯元气,李照国译为Shen-qi(Spirit-Qi),吴氏父子译为spirit and energy,倪毛信译为the spirit and the yang qi,IlzaVeith 译为 spirit and breath of life,不一而足。而核心概念译文混乱对于中医在国际的推广是相当不利的。

    1 中医语言与科技语言的特征差异

    科技语言是科学技术工作者用以表达探索自然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及其应用于社会生产事件的一种语言手段[2]。就词汇层面而言,科技语言客观而理性,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明晰的所指性,在同一门学科中,极少出现一词多义的现象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173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