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19年第3期
编号:759232
间充质干细胞在骨髓造血微环境对造血的调控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2019年3月17日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第3期
共培养,成骨细胞,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及生物学特征,2骨髓造血微环境的构成细胞,3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骨髓造血微环境的造血调控,4讨论和展望
     周倍伊

    (广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广西 南宁 530200)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是骨髓内多潜能基质细胞,可以分化为成骨、软骨、脂肪、成肌和神经胶质等多种成体细胞。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HSC)是血液系统中的成体干细胞,具有长期自我更新的能力以及分化成各类成熟血细胞的能力。1978年Schofield[1]首次提出骨髓造血微环境“Niche”的概念,他发现Niche参与HSC的维持、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调控。之后,人们从骨髓鉴定到多个HSC体外扩增所必需的生长因子,如干细胞因子(SCF)、促血小板生成素(TPO)等[2-3],进一步印证了骨髓造血微环境的存在。国内外临床及实验研究证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骨髓造血微环境重要的构成细胞之一,临床研究发现,间充质干细胞(MSCs)与HSC共移植能加快恢复造血微环境的造血重建[4-5],体外MSCs与HSC共培养实验显示,两种细胞共培养能促进HSC增殖[6],证明MSCs在骨髓造血微环境中对造血调控的重要作用。本文就间充质干细胞在骨髓造血微环境中对造血的影响综述如下。

    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及生物学特征

    1.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纯化及培养 目前常用分离、纯化及培养MSCs的方法主要有免疫磁珠法、密度梯度离心法、流式细胞仪分离法和全骨髓贴壁培养法[7-8]。免疫磁珠及流式细胞仪两种方法虽然可以分离获得高纯度的MSCs,但筛选出来的MSCs出现了活性低、增殖慢、贴壁性差等现象[9-10]。密度梯度离心法则是根据MSCs与骨髓中其他细胞密度不同进行梯度分离[11]。但是经密度梯度法获得的MSCs数量少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87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