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22年第5期
编号:35855
血压昼夜节律紊乱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关系的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2022年12月24日 2022年第5期
病患者,1血压昼夜节律紊乱及其相关因素,2血压昼夜节律紊乱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3血压昼夜节律紊乱的治疗,4结语
     刘孟珍,潘秋旭,韦 斌

    (1.广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广西 南宁 530200;2.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广西 南宁 530011)

    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规律依据特定时间变化而出现周期性波动称之为生物节律,其中以“昼夜节律”研究最普遍。人体血压的变化也呈现有显著的生物节律,正常人体的血压是“两峰一谷”的杓型节律。血压昼夜节律紊乱参与高血压病起病及进展的机制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就血压昼夜节律紊乱对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影响及其相关治疗的研究作综述如下。

    1 血压昼夜节律紊乱及其相关因素

    人体血压周期一般为昼夜24 h,在正常生理条件下血压波动存在一定的节律性,特点是夜间睡眠时心率下降,血压随之降低,表现为两峰一谷、白天高、夜间低的杓型曲线变化。基于夜间血压(22 时至8 时)较白天血压(8 时至22 时)的下降水平,血压节律可进一步分为杓型(夜间血压降低程度>日间血压10%~20%)、非杓型(夜间血压降低程度<日间血压10%)、反杓型(夜间血压水平>日间血压水平)和超杓型(夜间血压降低程度>日间血压20%)[1],而临床上的血压昼夜节律紊乱通常指后面三种类型的血压节律变化。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血压病患者通过24 h 动态血压检查可检测出血压节律异常,即使规律服用降压药物且血压控制稳定的高血压病患者仍被观察到血压节律存在昼夜紊乱。Stacssen 等[2]研究指出,随着年龄增加,正常人的血压生理节律会逐步消失或紊乱。血压昼夜节律紊乱的发生概率与年龄呈明显正相关关系,患者年龄越大,其血压昼夜节律紊乱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且高龄高血压病患者多数血压昼夜节律消失,更常见为反杓型和非杓型;除年龄外,合并有2型糖尿病的高血压病患者非杓型血压节律的比例增高[3-4]。Karavaev等[5]发现高血压病患者初期血压节律的改变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相关。Bavishi 等[6]在研究中指出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RAAS抑制剂)对血压昼夜节律的调控有着重要作用;同样,Garcia-Prieto 等[7]研究也提出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可能与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调节紊乱有关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028 字符